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镇江:宝塔山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5-04-08 14:3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年的三四月间,镇江及周边的游客都喜欢到宝塔山公园赏梅花和樱花。宝塔山原名鼎石山,因为山上的“僧伽塔”而得名。但很少人知道,这座“僧伽塔”是从江北的古泗州城迁移到镇江,又几经变迁坐落于此。而中学课本中龚自珍的名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在这座塔下,为道教节日所作的青词。

僧伽塔原来在洪泽湖南岸的泗州城,始建于唐朝,是为典藏西域高僧、唐中宗时国师“僧伽”和尚的真身所建。“僧伽”和尚在民间非常有名,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是民间膜拜的泗州大圣。

南宋时期,为躲避战乱,泗州僧人奉僧伽像至镇江,在城中的寿邱山(现江苏大学梦溪校区)重建僧伽塔供奉。

到了明万历年间,地方乡绅信众又迁建僧迦塔到城东的鼎石山,塔按明代风格复建,七级八面,密檐疏层,塔身四面辟卷形门,塔身建于白石须弥座之上,塔周建围墙,砌山门,立“古僧伽塔”石额,这座带有江南造塔风格的古塔,巍巍壮观,成为镇江东大门的重要标志。

据载:“僧伽塔”的一层塔身四面设龛门,可由此进入塔内室。每层砖雕重檐,仿木斗拱。各层朝不同方向设龛门,原本为登塔迂回之用,现外木制回廊已毁,龛门只有装饰作用了。塔身通体黄色涂料外饰,配以青砖檐口,青砖角柱,轮廓分明。塔顶部八脊封檐,上置仰莲座承金色宝瓶塔刹。僧伽塔旁,还曾经有过一座积善寺,后寺院屡经战火毁废。

清光绪年间,砖木结构的僧伽塔也遭遇火灾,木结构部分荡然无存,连塔顶的宝瓶塔刹都被烧掉,只有砖结构保存下来。如今我们看到的僧伽塔,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有砖结构基础上重新修葺后的模样。

古塔之下,都瘗有佛门的宝物。1961年,考古学家从塔下地宫中发掘“石函”一个,里面藏有珊瑚、玛瑙、珍珠和两座六面七级鎏金小塔等文物。

宝塔山的寺庙和道庙香火都很旺盛,山下都天庙举办的“都天会”,是曾经镇江人气最旺的传统盛会和民俗节日。特别是太平天国以后,随着镇江经济崛起,庙会活动发展成为规模庞杂的大型盛会。

1839年,47岁的龚自珍,辞官回家,经过镇江,正赶上宝塔山举办都天盛会。

宝塔山的老道长没有放过这次机会,盛情邀请当时的名士龚自珍为都天会作一首青词。龚自珍被都天会热闹非凡的场面感染,挥毫写下:“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老道长对这首有“风雷”、“天公”的祭文连连赞好,其实这首诗是巧借题咏、抨击时弊、渴求变革、气势磅礴的佳作,是龚自珍发出的最有力的疾呼,激撼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首声情沉烈的《已亥杂诗》为大夜漫天的晚清时代,开启了一个文学潮流。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小李探花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