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原标题:幼儿园“小学化”,是谁逼着孩子们“抢跑”?
4、5岁的孩童,本应该在玩耍中学习知识,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然而,在我国的不少幼儿园里,孩子们已经开始学习本应该在小学阶段才会接受到的文化教育。
“抢跑”让孩子们提前学会了加减乘除,却也让他们丢失了不少童年该有的快乐。
近日,北京严查幼儿园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看是否存在上英语、拼音课,教小朋友进行20以上的加减乘除运算等教授小学阶段知识的做法,存在问题的幼儿园将被降级。与此同时,江苏等地也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南京市各区对公办幼儿园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有“小学化”倾向。
其实,幼儿园“小学化”并不是近来才出现的现象。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曾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为何这一问题存在多年屡禁不止?笔者认为,问题并不全在幼儿园身上。
首先,幼儿园“小学化”是应试教育下的“怪胎”。应试教育的特点就是考试(尤其是中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而考试不考的知识、技能,学校要么不好好教,要么压根不开设相关的课程。那几门重点课程的成绩是学生入学、升级考试的唯一指标,也成为从小学到高中,评价学生能力、甚至综合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
应试教育的功利色彩如今也蔓延到了幼儿园,与那些重点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格外受到重视。尤其当不少名牌小学入学也要面试、考察学生“能力”并“择优录取”的时候,幼儿园提前向孩子教授小学知识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其次,家长育儿理念存在偏差。表面上看,家长接受幼儿园“小学化”是迫不得已,是对应试教育的无奈妥协。但事实上是这样吗?
近来,不少年轻父母热衷于让自己的宝宝去上早教班。有的甚至把还不会说话、连集中注意力都很困难的婴儿带到早教班上。经常一节课下来,宝宝睡了45分钟,什么都没学到。即便如此,他们也宁可花高价去上这样的课程,为的就是让孩子“永远先人一步”。
如果说幼儿园“小学化”还可以从教育体制上找原因的话,那么早教班风靡、早教市场畸形发展的现实说明中国父母在育儿理念上存在重大误区。
其实,幼儿园“小学化”,反映出的教育体制上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目前推进的免试就近入学举措就是一剂良药。但家长在孩子教育理念上的偏差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去纠正。
如果有一天,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们都能自豪地说“我家孩子每天的任务就是玩儿”,而不是相互攀比谁家的孩子今天又背会了几首唐诗、几个单词,学会了加减乘除法的时候,幼儿园“小学化”还会出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