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给“白条吃喝风”算算账

发布时间:2015-03-21 07:5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穷有穷吃法,富有富吃法”。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基层政府,打白条成为“三公”经费之外公款吃喝的变相手法。日前,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曝光河南省通许县委县政府和一些乡镇单位在当地一家饭店吃喝,累计打下120万元白条,直至拖垮这家饭店。目前该县正在组织核查账目,称争取在两年内还清所欠款项。

中央明令禁止公款大吃大喝,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政府打白条引发的“账外矛盾”依然时有发生。例如前一阵,河南许昌一家猪蹄店被政府打白条欠下约70万元;辽宁省兴城市一小吃部被打白条178张,老板讨债3年无果。实际上,被曝光的例子毕竟有限,基层吃喝风有其分散性和隐蔽性,不少受害人出于自身利益和地方压力不敢举报,再加上监督乏力,个别地方“白条吃喝风”泛滥。

基层政府吃喝欠账“三年老赖,五年不还”的做法,肥了官员的肚子、欠了饭馆的票子、伤了政府的面子。“打白条”背后,至少可以算出三笔账:

首先是公款吃喝账。“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级政策检查往往要到乡镇一级落实。有些乡镇财政本身就入不敷出,自然成了打白条的主体。因此,检查评比等形式主义之风不止,乡镇打白条吃喝现象也就难以遏制。

其次是一些定点饭店“白条”账单本身也是一笔腐败账、糊涂账。财务开支不够透明,缺乏外界监督,导致有些定点饭店“协议价”比市场价更高的怪事,往往滋生腐败和浪费。然而在“前任吃喝,后任埋单”的“惯例”下,白条拖欠的烂账往往无人深究。

三是“白条易偿,公信难还”。政府打白条引发追债,不仅仅是经济纠纷,也会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分,无形损失往往比白条累计的账目数字要高很多。

治理政府部门打白条现象是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的“必答题”。要根治这一顽疾,必须将其视为“四风”突出问题加以重视,在为债权人讨回欠款的同时,对相关人员展开问责,并将白条欠支欠收列入干部离任审计的重点科目。

根除滋生“白条”的土壤,需要进一步约束权力,包括推动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构建更为合理的财政预算机制等。我们知道,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而基层政府信息公开于反腐和作风建设而言就是阳光。比如,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因不堪接待重负,5年前就开始探索乡财账目上网公示。在公示事项中,包括招待上级领导的烟酒费等明细被悉数公布到网上。这样一来,吃的人不敢吃了,花的人不敢花了,这样的举措给基层干部作风带来了较大变化。白庙乡的经验,值得推广。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段炎岩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