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当前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中亟需正视和达成的愿景,在3月10日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记者会上,“致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渐进式退休应对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研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等多重问题的交集都投射在“养老”二字上。做好养老保障的政策顶层设计,将会弥补我国当前养老金的缺口,以循序渐进式的方式承载民众期许——安享晚年。
顶层设计破解“养老难”
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养老保险基金未来收支平衡面临巨大的压力。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不仅涉及到制度内一些因素,比如参保人数、待遇水平、抚养比。同时也涉及制度外的一些因素,比如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经济增长。要解决这个问题,确实需要综合施策、长短结合、多管齐下。既要实施职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又要取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还要做好结余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这一揽子措施破解养老保障的“连环扣”,从战略层面、宏观视角、统筹思维、综合考量上,打出了养老保障的“组合拳”。牵动人心而又深入人心。
养老保障需统筹规划,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人民网评论,老龄化问题涉及民政、社保、卫生、老龄委等十多二十个部门,如果没有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容易导致九龙治水,政出多门,资源浪费,效率低下,老龄问题必将成为碎片化、打补丁的局面,成立专门机构,做好养老的“顶层设计”,才能提纲挈领,未雨绸缪。
和讯网评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就是要统筹所有的养老保障制度。要考虑一个国家的养老政策的战略性、前瞻性、统一性,这就是养老保障制度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要真正将新农保、城居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转换通道彻底打通。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养老保险是管几代人的长远制度安排,又涉及复杂的历史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精心搞好全面、稳定、深思熟虑的顶层设计。否则,仓促上阵,难免朝令夕改,可能造成新的历史遗留问题。顶层设计做好了,既让不同群体都能接受,又助于公平。不同制度间的衔接也很重要,比如新农保和职工养老的衔接,企业养老、事业养老的衔接,测算精准才能保证公平。
微观视角探讨养老解决路径
全局视角、统筹逻辑下,破解养老难题宏观考量下,更需细处着眼,“弹性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该如何趋利避害?“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又该如何收获最大红利?针对于此,各大媒体、专家各抒己见。
“延迟退休”一直以来褒贬各异,社科院郑秉文认为,柔性提高退休年龄是理性的,长期看,要想维持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就必须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和提高退休年龄,这才是顶层设计的内容,其他那些当期买好的事情都是只顾当期不顾长期。
但也有人对“延迟退休”表示担忧,《经济参考报》认为,依靠延长退休年龄势必造成与就业适龄人员争夺就业的状况,剥夺适龄人员的工作机会,极有可能出现一支失业大军队伍,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延长退休年龄应对所谓的劳动力红利消失不可取。
有的人从中允、辩证角度看待“延迟退休”对于养老保障的意义,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认为,成功的社会保障改革不仅能在短期内提供一个偿付能力更可靠的体制,而且这一体系也应当是长期可持续的。从这个角度而言,退休年龄只是这个制度改革的起点,但远非全部。如果把问题都聚焦在这里,将会错失很多真正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为应对劳动力短缺、促进全国流动应当提高统筹层级,为应对空账应该在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之间建立防火墙,为提高收益应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也有人从弥补养老金缺口处着眼,人民网报道,要弥补养老金缺口,至少也有三条路径:一是前面提到的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全部参与社会统筹,给养老金“造血”;二是划拨国有资产、提高国企分红、加大财政补贴以还清旧账,改变新人为旧人发放养老金的模式;三是加强养老金投资管理,争取“让钱生钱”。
更有人主张养老保险参与“市场模式”,和讯网评论,我们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深度和密度都太低,在养老收入的替代率中太低,一个是保险提供商的准入问题,一种是养老保险产品的提供与服务问题,要有一些政策支持。养老产品对个人而言是一种长期的投资,企业年金在国外是可以零售的,没有到位的集合年金制度就难以普及零售范围,不能深入人心,这也需要改革。市场的作用没发挥,企业年金零售要做起来。中国新闻网评论,解决“养老金公平”这一问题,关键不在于搞什么“谁向谁靠拢”式的人为拉平,而在于宏观上如何打破养老金制度多轨制,建立一种市场风险的全民共担、动态管理机制。
对于每位亲身参与其中的百姓,对养老保障最具发言权。有的民众认为延迟退休只是权宜之计,增加养老保险才是保障养老的应有之义。网友@风痕不太胖 :抚养比不断上升,年轻人会越来越抗拒缴纳养老保险,企业亦然。延迟退休只是缓兵之计,增加养老保险收入才是上策。网友@07309:如果要延迟,请给老百姓一次是否继续缴纳养老保险选择的权利。
有的民众认为养老模式改革和“延迟退休”的双向接轨,才能保障老有所依。网友@水平天亮就好:当前各种养老模式正走在探索的路上。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高端养老、护理院养老或医养结合等等,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因素,构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每一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互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亟待解决,考验政府宏观决策和治国理政方略的社会成效。
综上所述,民众在养老保障措施上,对“延迟退休”的异议最大,如何取信于民,获得公平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是决策者的一大考题,对养老保险统筹方案的呼声最高,如何保障养老金的最大化红利,参与市场分享是改革中的一大看点。
舆评:“组合拳”出击方能破解养老保障“多次方程”
养老保障是一个“多次方程”,牵涉其中的医疗保障、延迟退休、养老保险、利益公平都是破解“养老难”的环环相扣,制度定夺、顶层设计是让每位公民共享“养老红利”,得以天伦之乐。
“延迟退休”分歧点聚焦的是养老利益能否“退休公平”,求得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渐进式的、分步骤、有规划的“延迟退休”需要给予的是一个各方利益权衡的缓冲空间,更是多样化、全面化养老模式参与下的制度设计起点。
而致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研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能够使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则是拓宽养老保障路径,嵌入市场体系,实现养老保障的持久动力。
而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则是呵护“养老公平”的有效举措,医养结合、房产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多重养老模式下探求的是破解“养老难题”的多元解答。
总之,养老不是一个“单项命题”,而是“多元选择”,只有打通各个环节,将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共举、市场化的养老保险对接、循序渐进式的“延迟退休”试点等统筹帷幄,综合考量,打好养老“组合拳”,才能破解“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现实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