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7岁女生陆盈盈成浙大教授、博导一事备受媒体关注,而26日上午9点49分,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发布《致歉》,声明陆盈盈的职务是特聘研究员,并非教授、博导,全文如下:“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陆盈盈博士被浙江大学聘为特聘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之前的网页内容有误,致歉。”(2月26日 《南方都市报》)
27岁的年龄,就已经成为一名女研究员,并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这样的成就确实令人感到惊讶。
其实,早在2009年,中南大学学生刘路因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22岁就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教授。对于这些年轻有为之人来说,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惊诧,而是应该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读懂人才趋于年轻化的积极价值和意义。就全球范围内,年轻人能够在学术上做出优异成绩,不足为怪。比如,美国纽约长岛“女神童”艾莉娅·萨布尔,14岁获得学士学位,18岁拿到博士学位并被韩国建国大学正式聘为细胞科学全职教授。
只不过,对于27岁的女研究员陆盈盈,却引发了舆论的围观。不管是出于何种态度和目的,公众的关注点无非在于陆盈盈的年龄过于年轻,甚至与在校大学生的年龄相仿。如此年轻,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又能否担当起人才重任,自然会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
长期以来,在用人观念上,我们一直都处于保守和陈旧的思维中。在很多人看来,既然是高学历人才,且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应该年龄较大,而不是“乳臭未干”。这种思想无疑是错误的,是用人观念上的误区。对于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年轻人,就是要摒弃人才使用陈旧观念,要敢于创新,敢于用人。
进一步来看,当前社会上对于年轻人才“背景”或“潜规则”的猜疑较多。一旦某些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就认为存在某些“猫腻”。其实,作为旁观者,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包容心去对待有才能的年轻人,看到其潜力,看到其未来。说到底,27岁女研究员是成功的用人范本,应该予以借鉴和推广。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思考如何让年轻人脱颖而出,如何让年轻人崭露头角,真正为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创造最好的平台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