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盐湖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采用 “五言诗”形式,首开文风创新的先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2015年2月6日召开的盐湖区人代会上,盐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所作的人大常委会报告,仍然采用了“五言诗” 的格式。(2月12日《 中国新闻网 》)
人大常委会报告采用 “五言诗”形式,也未尝不可,在报告的写法作些创新,让人耳目一新,也是值得提倡的,但报告的“生命”不在形式,而在于“内容”,什么样的人大常委会报告才是让人欢喜的?并不在于形式的改变,而在于“实打实”,一方面人大常委会一年里究竟做了哪些实事,监督了多少事情;另一方面指出了多少问题,督促政府改进了多少工作,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用“五言诗”作的报告,形式上是新颖的,然而,其报告的“生命力”却仍然没有,细看通篇报告,唱赞歌的太多,甚至点出了相关官员的勤政,这实在没有必要。而“五言诗”报告还有一个“局限性”,就是为了凑五字,为了押韵,而故意省略掉关键信息,这使得不了解的代表看起来云里雾里的,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而且这样的“报告”,如果说给老百姓听,恐怕很多人会看不懂。
报告的语言最重要的是“通俗”,要用数据说明白说清楚。这样的报告看起来不费劲,而“五言诗”报告则不具备这种优素的“要素”。说实在的,“五言诗”报告之所以受到“表扬”,恐怕是将其当作对以前通篇说套话的报告的质疑武器,不过,“五言诗”报告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是不值得提倡的。
“五言诗”报告没有复制的意义,一方面写出这样的报告,较为困难,如果没有古文有一定的功底,很难写,另一方面多说套话空话的报告也没有多少意义。想必下一届人大常委会报告,如果换了人大主任,是不太可能会用“五言诗”报告的。
有论者认为,五言诗作报告,是在反叛传统,盐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是开风气之先者,这样的评价恐怕抬得太高。看看网友的评语,就知道有多不受欢迎。
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何作,这似乎没有定论,而改变一下报告的形式也不是不可以,但要说出“内容”来,要摆出“实质问题”来,太多的表扬,太多的好话,即便是报告写得再漂亮,也是不会受到公众认可的。人大常委会没有用好“批评权”和“监督权”,没有行使好自己的权利,没有真心实意为民做事,期望形式的创新,又如何能够获得公众真心实意的点赞呢?
“五言诗”报告没有复制意义,没有“干货”的报告味同嚼蜡,虽然形式上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但仍然未能打动公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