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五言诗”是文风创新?别逗了!

发布时间:2015-02-15 07:4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惠铭生去年山西运城盐湖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采用“五言诗”形式,首开文风创新先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2015年2月6日召开的盐湖区人代会上,盐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所作的人大常委会报告仍然采用了“五言诗”格式,洋洋洒洒6000言,文风清新,诗韵依然,听起来耳目一新,读起来朗朗上口。(2月12日中新社报道)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用“五言诗”作报告,有评论者认为这是“首开文风创新先河”,网民的跟帖也是“点赞”声一片,甚至有人很抒情地评价:“五言诗报告让我‘醉’了。”

听听这些喧嚣的赞誉声,笔者颇感困惑不解!什么是五言诗?就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相对于现代白话文,它属于旧体诗,当属文言文的范畴。早在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题为《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八项主张,其中包括“不模仿古人”、“不用典”、“不讲对仗”、“不做无病之呻吟”。1919年的“白话文运动”,更是在文艺语言上宣告了文言文时代的结束、白话文时代的开始。

历史已跨越近百年了,文言文早已被抛弃到历史垃圾堆里;如今有官员竟然捣鼓出洋洋洒洒6000言“五言诗报告”,这种旧体诗的“复活”是顺潮流还是逆潮流,恐怕无需置喙。

不可否认,假如有人爱好文学,业余附庸风雅,玩玩“五言诗”,倒也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传承。但是用五言诗的形式撰写工作报告,恐怕很不合时宜。显见的事实是,这种文体不是创新,而是复古;不是改文风,而是文风的拘泥。这种报告貌似听起来耳目一新、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于受众而言实则晦涩难懂,听起来、理解起来是颇为费劲的。比如该报告中有这样的内容:“用功抓学习,学用紧相连。业务和法规,以需来排安。”“有心功不负,群策敢登攀。大家认识高,万事若等闲。”看看这些所谓的“五言诗报告”内容,相信很多人大代表即便聚精会神屏住呼吸聆听,恐怕也都很难轻松领会。

代表们端坐在一起,意犹未尽去聆听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朗诵古体诗歌,玩味其韵律之美,而对其内容却一知半解、混沌不知,这显然与地方召开人代会、共商地方发展大计格格不入,有负百姓重托。

笔者还注意到,这篇6000言一韵到底的诗文报告,是盐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独立操刀”,并没有借助“写作班子”。对此有文章盛赞李治主任“这两把刷子委实不简单”,笔者也叹服这位领导的才气,但不赞赏他的勇气。除了不认同“复古”古体诗之外,还在于严肃、严谨的人大常委会报告的文体要尊重现实,内容要体现集体智慧和共识,而不能“任性”地只体现一个人的意图和意志。

什么是改文风?什么样的报告才是“好报告”?无非是开门见山,一要谈过去干了些什么,成绩和亮点在哪儿,有无失误,经验教训在哪儿;二要谈今后要干什么、怎么干,想要实现什么效果。工作报告这么写,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与会人员一听就懂、就记住了。在语言上,能不铺垫就不铺垫,程序式的、空洞的、花里胡哨的纯粹修饰的语言一概省略,只要文通字顺、符合逻辑、言之有物、听之有用,这就足够了!

俗话说,文无定法,但“法”本身作“规律”之解。也就是说,改文风不能乱改,应该改得更为科学、合情合理,符合公文规律。对于“五言诗报告”之类,笔者分析来分析去,若说这也是“文风创新”,恐怕也太逗了吧!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惠铭生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