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黄公望《浮峦暖翠图》的厄运

发布时间:2015-01-20 08:5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古三叹惜浮岚

——黄公望《浮峦暖翠图》的厄运

王时敏35岁仿大痴《浮峦暖翠图》

王时敏79岁仿大痴《浮峦暖翠图》

王时敏81岁仿大痴《浮峦暖翠图》

  惊鸿一瞥:董其昌与《浮峦暖翠图》

明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秋日,六十七岁的董其昌由都下舟次京口,偕画家赵希远访问京口大收藏家张修羽(名觐震,字仲秋,号修羽)。张修羽博雅好古,收藏颇丰。唐宋元明绘画,鼎彝碑文古玩,尽收于“培风阁”中,从不示人。

一生与董其昌友善知交的张修羽见董、赵来访,将家中收藏的珍品拿出展玩。所以董其昌每过京口,必宿于张氏园亭。赵希远与王蒙是同时代人,对王蒙笔势飘举的皴法,爱而临之,尽得其神。张修羽将收藏的黄公望创作的大幅绢画《浮峦暖翠图》(画史别称《浮岚暖翠图》《溪岚暖翠图》,为行文方便以《浮峦暖翠图》为称),展于董、赵面前。赵希远,见之曰:章法墨法与诸作回绝。董其昌曾在《画禅室随笔》中说:我所见黄子久画不下三十帧,要以此幅为第一。董见之嘱赵希远收缩小幅,以便随身展观。张修羽有别业在城南中有三层楼,可望江帆,同诸山名胜,四面旋绕,赵希远从容其间,心境闲旷,颇得《浮峦暖翠图》趣向。

第二年,六十八岁的董其昌应好友陈继儒的邀请,在顽仙庐为其绘小卷《浮峦暖翠图》,这是董其昌久不作子久山水后兴致所至而绘。

《浮峦暖翠图》是一幅“丘壑最胜”“意到情适”的山水画。《过云楼书画记》作者顾文彬在“黄一峰《浮峦暖翠图》”中这样描述:“溪水四环,一叟曳杖过桥,望山村行。历坡陀数重,始至峰下,树林阴翳,窗户掩映。更进,岩深岫复,屋瓦出山坞间,知人家在白云深处。”顾文彬又在《书画记》卷六中对王圆照仿《浮峦暖翠图》又作了精彩的叙述:“奇峰万叠,峭磴百盤,水光墨晕,极望迷漫,若有云雾笼罩其上。两山斗合处,跨以飞梁,有瀑布砅岩转石,一落千丈。想山下人家隐隐闻晴雷矣。”这是王鉴七十六岁为怀一老所绘。

读了顾文彬对《浮峦暖翠图》的描述,我们犹如亲临黄公望的山水画境中。黄公望将生活中观察到真山真水的实景,化作心中丘壑 。“物与心融,心以物化”。使笔底下的胸中山水有气韵、有神韵、有意境、有魂魄。正如《大观录》作者吴升惊叹道:“气韵之精、骨法之妙,经营之到,真空前绝后作也。”

  《浮峦暖翠图》多得画家赞誉

《浮峦暖翠图》在明清画坛流传时,得到耆宿魁首画家称赞,可以说是好评如潮:

黄其昌:黄子久画,以余所见,不下三十帧,要之《浮峦暖翠图》为第一。(《画禅室随笔》)

张丑:子久所作《浮峦暖翠图》属第一。(《清河画舫录》)

恽寿平:子久《浮峦暖翠图》真生平第一墨宝也。(《瓯香舘集》)。

王时敏:《浮峦暖翠图》为子久一生杰作。如右军之兰亭序,他书皆不逮。(《王奉常书画跋》)

王鉴:《浮峦暖翠图》为子久生平得意之作,更为笔墨之宝。(郑葳编《王鉴年谱》)。

王翬:子久《秋山图》设色最研丽,《浮峦暖翠图》则黯然淡古,不为绚烂,真可师也。(《书画鉴影》)。

王原祁:余见子久大幅,一为《浮峦暖翠图》,一为《夏山图》,笔墨位置,尽发其蕴。(《麓台题画稿》)。

吴其贞:《浮峦暖翠图》画法紧密,丘壑幽邃,气韵浑厚,多得天趣。(《书画记》)

钱杜:佛阁掩映,云烟变灭,势欲飞动,在元人中沉秀苍浑,真能笼罩一代者。(《松壶画忆》)

赞誉声鼎沸,但也有提出不足之处的:董其昌“恨景碎耳”,即笔多而墨不设。詹景风:黄子久《浮峦暖翠图》,巨幅绢画,意精而趣味未超,虽真,非得意之笔也。(詹东图玄览编)。

  名画的命运:坎坷流转,去向成谜

是名画总是要被偷窃的。这是现代世界艺术市场上的一句流行语,那些名声在外的经典名画,是窃贼觊觎的目标。张修羽也未逃出遭劫之命运。“迨修羽物故,其家亦落。”“时有要路计将强取”逐托言为祝融所夺,秘不示人。后此图复出于吴中,为宋荔裳宪长收藏。

宋荔裳,山东莱阳人,登顺治丁亥四年(1647年)进士,高才博学,尤长于诗,虽不笃好古玩,专意宝爱此图。自遭大难,未尝一日离开也。吴其贞在康熙甲辰三年(1664年)冬季在杭城宋荔裳行馆展玩《浮峦暖翠图》的仰慕心情:余自旧冬来杭一载,得见米元章拟古诗,寻见此图。足慰素慕之怀。

就在同年,七十三岁的王时敏凭家有《浮峦暖翠图》粉本,遂以其意作此图。他在自摹《浮峦暖翠图》题识:“《浮峦暖翠图》为子久一生杰作,如右军之兰亭序,他书皆不逮。传为荆川先生旧藏,余少时曾于吴门见之。既闻归京口张太学修羽,时有要路计将强取,逐托言为祝融所夺,秘不示人。迨修羽物故,其家亦落,此图复出。近闻有人携至金阊,余以衰病裹足,不能往观。追溯五十年来,攸已阅一世;而希望奇迹交臂相失,巡回心腑,岂能舍然,适简箧中有缩小稿,广仅逾尺,略具大意。”他在另一幅仿此图的题识中,又说:“《浮峦暖翠图》闻有欲豪夺之者,逐托五丁取去,秘不示人。余弱冠曾一见之吴门,后六十年余年,如渔父桃源之谜,不复再见。太学身后皆落,此图始出,近为宋荔裳宪长购藏,侨寓金阊仅距百里,余屡欲往观顾以衰病屏迹,扶曳未能,梦寐抱耿,适家有粉本遂以其意作此图。”(以上两题跋摘自奉常书画题跋)

王时敏的两幅题跋为我们道出他六十年对子久《浮峦暖翠图》的眷恋和后五十年未见此画“奇迹交臂,巡回心腑,岂能舍然”的失落心情。同时也为我们揭秘了张修羽遭劫,此图在吴中地区的流传情况,也证实了《浮峦暖翠图》为宋荔裳收藏的事实。墨井道人吴历曾在宋荔裳家临仿此图:《浮峦暖翠图》痴翁第一合作也。绢素无恙,予适在苏群即于临乃山左宋氏所藏也。王鉴在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七十七岁在仿《浮峦暖翠图》题识中透露出“子久《浮峦暖翠图》为一生得意之作,已归山左宋荔裳观察,曾携过吾娄,得纵观数日,今不知在何处?”这也就是题识中写到的“近闻有人携至金阊。”吴其贞在杭城宋行馆观于此图,惜已绢质剥落,大块小块十存六七。而大痴二字剥落少存。

王时敏在题识中曰:“少时见于吴门”“余弱冠曾一见之吴门”。据《听凡楼书画记》作者潘正炜收藏王时敏仿古山水册(十幅)和仿古扇册(八幅)来考证,十幅仿古山水是丁亥(即顺治四年1643年)菊月仿诸名家,此时王时敏五十四岁(一说五十五岁),所精心仿作,幅幅精妙,笔法精到。八幅扇册仿作,每一幅都写出年代,便于我们考证王时敏“少时见于吴门”的时间。这八幅扇册是从隆庆四十八年至康熙六年,约五十年间,仿画数十幅,艺术上达到精妙极致,非诸家所能及。其中在明天启丙寅春日(1626年)三十五岁的王时敏仿《浮峦暖翠图》扇面山水(见附图)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野鹤道人看到此图,评说“此大痴画《浮峦暖翠图》予于新安江中观之七年矣。今日得王君仿此逐为鼓掌称快一矣。”王时敏三十五岁仿此图,说明他在“少时”见过此画“真本”。故能得其法旨,融汇各家,自成一体。我们从王时敏在天启六年丙寅春日仿《浮峦暖翠图》,董其昌在天启元年亲见此图在张修羽家中。元年至六年的六年间的某一年,张修羽收藏此图已流入吴郡,为宋荔裳收藏。

《松壶画忆》作者钱杜在书中说:《浮峦暖翠图》在毕涧飞家见之。但他未提及到此画的来龙去脉和画面有无损恙,毕涧飞曾将他从五代到清收藏煊赫名迹手书成一卷画目,未见此图列入。吴历在《墨井画跋》中揭秘此画“闻遭殉葬”,失踪之谜也令人生疑。

钱杜(1763-1844)字叔美,号松壶。家世鼎盛,收藏丰富,交游甚广,遍观各代名迹。是清代中后期著名的画家和理论家。

《广堪斋藏画一卷》是毕涧飞亲自手书藏品七十九品目录,四十年抉择,所存宜精湛若此。但未见《浮峦暖翠图》列入其中。

毕涧飞,名毕泷,号竹庵,工诗画,富收藏,于翰墨精粹不惜重金收藏,故多宋元名人精品。

宋荔裳、钱杜、毕涧飞三人均是杭城著名收藏家和画家。他们彼此之间将收藏的珍品互惠互换是正常之事,吴历在宋家看到“此画无恙”,而吴其贞在宋家看到此画已“剥落”,反映宋荔裳在保管上存在不善,而使《浮峦暖翠图》遭损。

吴历在《墨井画跋》中感叹道:不知如何归于塞北,闻遭殉葬。呜呼,昔之《兰亭》今之《浮峦暖翠图》,伤哉,惜哉。吴历对为利而盗遗世佳作的艺术窃贼痛斥为愚劣者。对巨然的《赚兰亭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浮峦暖翠图》等用作殉葬,表示“千古为之三叹”,异常痛惜。

蒋宝龄在《墨林今话》揖录王润生诗句:暖翠浮岚山几重,至今画派衍南宗。笑他耳食粉粉者,真本如何见一峰。

《浮峦暖翠图》的去向最终成谜,只有观仿摹精品,一睹大痴艺术风采。张修羽精心收藏的《浮峦暖翠图》遭人所夺,流于杭城,“四王”精心摹写,明清画家倾心题识,成为艺林趣谈,画的最终去向也成为千古失踪之谜。一幅画演绎成明清两代画家趣谈,是张修羽对镇江文化深厚底蕴的贡献,功不可没,我们应该记住这位大艺术收藏家。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吕文喆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