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网友爆料称,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这一课程的期末试题“惊现神考题”,压轴题为“如何看待大学生约炮”。对此,出题老师向记者澄清,爆料网友曲解了题目,本意实为“大学生如何看待约炮”,旨在引导大学生从性道德、性文明等角度反思该行为。据记者了解,这一课程属于四川省精品课程,在四川师范大学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1月6日《南方都市报》)
在目前教育环境下,将约炮引入考题,无疑需要勇气。因为这个考题不是单纯的知识考量,还涉及到价值判断和行为思辨,本身就有一些歧义。所以,考题一面世,就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出题老师被推到风口浪尖。从其急于出面澄清的窘态来看,更多是想为自己脱围解困,怕无端遭受网民的道德大棒。
约炮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行走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一些约炮软件流行,少数大学生也参染其中。教育者如果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在课堂上对约炮三缄其口,并不符合教育理念,反倒是教育的失责。真理越辨越明,将奇异的社会现象及时引入课堂和考题,据出题者透露,设置此题的初衷是希望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和性观念,那么,这一考题应当算作一份好考题,反映出教育的进步和教育者的责任。真希望通过考试和讲解,厘清约炮利害,纯净社会风气。对于旁观者来说,也就大可不必谈性色变。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相对标准的评判答案,引入这样一个敏感话题,让学生各得其解,到底是想让学生思辨、批判,还是仿效?
标准答案若装在老师的心里,出题者的真正用意就难以揣摩,则会让正能量的事情衍生出负面效果。所以,笔者认为,约炮可以进入考题,但教育必须跟上,教育者要坚持操守,恪尽职责,起到传道解惑的作用,不能在此中迷失了方向,随波逐流,误导年轻人。让约炮入考题,不是意在引导或放纵学生约炮,而要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和性事观,这才是“约炮考题”所带来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