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王安石十次到润州略述

发布时间:2014-12-30 08:2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北宋非润州籍知名人物中,王安石(1021-1086)是与润州关系相当密切的一位。据初步统计,从十八岁到六十多岁这四十多年中,由于游历和游宦,他曾十次到过润州,写下了十多篇诗歌,时间跨度之长,次数和题咏作品之多,都颇为突出,值得注意。对于他游金山的情况,笔者过去曾在《西津渡》上《王安石四次游金山》中述及(以下游金山的内容均参考该文,不另说明)。这里是依据《王安石全集》等,简略介绍一下他十次到润州的一些情况。

一、约宝元元年(1038),初到润州,至京口,游金山。王安石在《再至京口寄漕使郎中》诗中回忆说:“漂流曾落此江边,忆与诗翁赋浩然。”可见他初到润州京口时,曾与“诗翁”(所指不详)在浩然堂赋诗。从王安石约宝元元年初游金山的事实看,他初到润州和京口,也当在这一年。

二、庆历四年(1044),再到润州,至京口,游金山。三月,王安石由扬州回临川(今江西抚州)省亲(参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等。以下关于王安石的仕历等均据此,不再说明)。他在《上徐兵部书》中自称:“暮春三月,登舟而南,浮江绝湖,绵二千里。风波劲悍,雨潦湍猛,穷两月乃抵家。展先人之墓,宁祖母于堂。”又在《再至京口寄漕使郎中》诗中说:“漂流曾落此江边,忆与诗翁赋浩然。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北城红出高枝靓,南浦春回老树圆。”“乡国”指家乡临川,“南浦”句表明时间在春天。可见诗当作于王安石由扬州归临川途中经京口时。他在《金山寺》中说:“重经高处寺,一与白云亲。树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可见他再至京口后又曾再游金山。

三、庆历七年(1047),三到润州,至京口,遇张先(字子野),游竹林寺。本年,王安石再调“知鄞县”(为鄞县县令。鄞县,今浙江宁波),由汴京(今河南开封)赴任。经润州,有《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是与张子野在京口的唱和之作。诗中说:“十年亲友半零落,回首旧游成古今。”“扁舟过客十年事,一梦此山愁至今。”从宝元元年到本年,时间正是“十年”。可见诗当作于本年王安石赴鄞县过润州时。

按: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张子野年谱》推定张、王两人约皇祐元年(1049)相逢于京口。但该年王安石在知鄞县任上,不可能到润州。夏说不确。

四、皇祐二年(1050),四到润州。本年,王安石由鄞县归临川。他在《上浙漕孙司谏荐人书》中说:“某今日遂出城以西,度到润州,必得复望履舄。”这是王安石将离鄞县西归时所作。“浙漕孙司谏”指皇祐元年开始任两浙转运使的孙甫。由此信可见,王安石由鄞县归临川途中当经过润州。

五、嘉祐二年(1057),五到润州。五月,王安石由群牧司判官改太常博士知常州。他在《上欧阳永叔书》中说:“某以五月去左右。六月至楚州,即七舍弟病,留四十日。至扬州。又与四舍弟俱,失郡牧所生一子。七月四日,视郡事。”“去左右”指离开汴京(当时欧阳永叔即欧阳修在汴京),“视郡事”指到常州就任。此行由扬州往常州要经过润州。

六、嘉祐三年(1058),六到润州。二月,王安石自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治地饶州,今江西鄱阳)。他在《与王逢原书十二》其六中说:“被命使江东刑狱事,明日遂行。欲至扬州留宿,别乞一差遣。切欲一见逢原,幸枉驾见追。只于丹阳奉候,切勿以事为解也。”当时王令(字逢原)在江阴讲学。由此信可知,王安石要与王令在丹阳会面,然后往扬州,中间当途经润州。

七、治平四年(1067),七到润州,游金山。九月,王安石在江宁(今江苏南京)被召为翰林学士。赴汴京途中,曾到过润州,第三次游金山,与宝觉“会宿金山一夕”(《赠宝觉并序》)。

八、熙宁七年(1074),八到润州,至京口,访刁约(字景纯)。四月,王安石罢相,知江宁府。在《藏春坞诗献刁十四丈学士》诗中说:“蒜山东渡得林丘,邂逅篮舆亦少留。今日更知莱氏隐,暮年长忆武陵游。”又在《和景纯十四丈三绝》其一回忆说:“身先诸老斡枢机,再见王门阖左扉。但恨东归相值晚,岂知临别更心违。”“莱氏隐”“阖左扉”都是指刁约(排行十四)熙宁元年开始退休隐居润州藏春坞。“岂知”句是王安石自称因熙宁八年复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能实现归隐之心愿。从王安石本人行踪看,他从熙宁元年到熙宁六年一直是在汴京任职,直到熙宁七年才罢相“东归”江宁。所以,王安石此次到润州访刁约,当是在熙宁七年由汴京返江宁途中经润州时。

九、熙宁八年(1075),九到润州,至瓜洲。二月,王安石复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由江宁赴汴京。由于是“倍道赴阙”(元佚名《宋史全文》),所以仅在当时属于润州的瓜洲稍作逗留,作《泊船瓜洲》,抒写对“江南”的留恋之情。

十、元丰年间(1078-1085),十到润州,游金山。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罢相,退居江宁,直到元祐元年(1086)去世,未再出仕。退居期间,宝觉由润州至江宁,与王安石相见后,说及金山建化城阁事。王安石“思往游焉”(《赠宝觉并序》)。从他的五古《化城阁》和《金山寺》看,他当时曾至润州游金山,登化城阁,抚今思昔,陈说素志,抒发幽愤。

综观王安石的十次到润州,有三次仅见其文章述及,其余七次都写有诗歌;前九次都是经过,最后一次则专程到访。王安石这十次到润州,与他一生仕途的升沉起伏有一定联系,也使他与润州结下了一定的感情。十次过润州的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他的金山诗及《再至京口寄漕使郎中》《泊船瓜洲》等也丰富了镇江的历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他最后一次到润州游金山时所作五古《化城阁》和《金山寺》,两诗从回忆年少时初游金山题诗述志,说到暮年退居后的“百忧”,在一定意义上总结了诗人的一生遭遇。从这点说,它们与后来苏轼在金山所作《自题金山画像》一样,都是留给金山的宝贵遗产,今天也应当受到我们的重视。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乔长富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