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莫 画
12月24日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有学生发微博称,学校在平安夜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并且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网友称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12月25日《华商报》)
今年圣诞节来临前,温州市教育局发文要求“不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和庆典”。(12月25日《现代金报》)
圣诞节遭遇抵制并非首次。每年,当圣诞节来势汹汹,引发节日狂欢时,总有人会满怀忧思地发出抵制圣诞节的号召。他们觉得洋节泛滥是一种文化主体性丧失的表现,他们认为是洋节的泛滥导致了传统文化式微。此前,就有北大清华等高校十名博士生联名抵制过圣诞节。在他们眼中,圣诞节俨然成了一种文化入侵的怪兽。
可遗憾的是,抵制归抵制,圣诞节的影响却在持续扩大。虽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圣诞节的来历是什么,圣诞节的节日内涵是什么,但还是被这股洋节的洪流裹挟着,加入节日的狂欢中。也许,正是看到了这种趋势与所谓的危机,教育界人士想要另辟蹊径,以校园禁令的形式,在校园内部抵制圣诞节。相对于软性的文化号召来说,禁令显然更好用。
但问题是,青少年们真的会因此而冷落圣诞节吗?一旦他们走出校园,他们能够对满目的圣诞气息视而不见,感而不受?这种做法显然有些想当然。当一种文化已经成为流行文化时,行政命令是根本无法让这种文化销声匿迹的,因为这种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面对文化的影响,成熟的态度不是划定文化存在的空间,以一种真空式的保护防止文化入侵,而是应该以更开放的态度迎接外来文化,以更理性的思维解读外来文化,让外来文化本地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针对圣诞节的校园禁令不可能有效。它所谓的效果,只是自欺欺人。文化是无法抵制的,文化也无需抵制。对于文化的接收者来说,他们会对文化作出主体性判断。尽管,这种判断有时是非理性的,这种判断过程中可能夹杂着无意识,但长久地看,人们的理性会让他们对一种文化作出正确判断。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种理性战胜非理性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行政力量的插足。一旦行政力量成为文化主导者,文化交流和接收的规律就将被打破,人们获取文化自由的权利就将受到影响。这种外在的伤害其实比文化入侵更可怕。或者,换句话说,文化入侵可能只是一个伪命题;而文化行政化从来都是一个真实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