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迟到大王奖背后是教师专业伦理缺失

发布时间:2014-12-23 09:4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6日上午,一则“温州苍南龙港五小给学生颁发‘迟到大王’奖状”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热议。专业心理老师说,此举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当事老师也承认自己的教育方法欠妥当。

  (12月17日《钱江晚报》)

颁发“迟到大王”奖状当然不是“以资鼓励”,尽管当事老师的初衷并无“恶意”,亦对学生起到了“知耻而后勇”的功效,但这种“教育创新”显然经不起依法治教的考量。

“迟到大王奖”的背后,暴露的是老师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和自我角色的定位偏差。这里有两重现实:一方面,许多老师总习惯于居高临下的批评与训斥。尽管“以学生为本”的道理众所周知,但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经意间便会忘记不当批评可能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和精神伤害;另一方面,又总会忽略教师角色身份对学生情绪的特殊要求,有意无意地忘却师德约束、为师责任。尤其是“老师的言行有绝对权威性”在许多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给学生贴上“迟到大王”的另类标签,无疑会强化同学们的认知、情感和身份认同,甚至成为嘲弄、羞辱、攻击人的“噱头”。

批评学生应理性而不该“任性”。从报道上看,尽管颁发“迟到大王”奖状是老师的顺手之举,但随意性之外却带着威权治教的必然性,不容置疑的是老师把奖惩学生当作了一种天然权力和个人意志,完全没有顾及学生感受和程序正义。这业已成为许多老师的教育“通病”,不能不说是管束学生的失措,也暴露出教师专业伦理的缺失。

不可否认,用颁发“迟到大王奖”来批评教育学生,多半是黔驴技穷,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帮助学生改掉坏毛病。可文字或言语暴力“刺激”的结果,往往会引发更为暴力的抵触和对抗,甚至“破罐子破摔”而一发不可收拾。报道上说,这名三年级小学生的父母在外地工作,缺少家人督促和护送,由于乘车不便等原因经常迟到。对当事老师来讲,在摸清情况、弄清原委后,完全可以用正面的引导、积极的方法来鼓励和督促,这样的“对症下药”比带有讽刺性的颁发“迟到大王”奖状会更有效。

什么样的批评使人进步、令人受益,这是一门教育艺术,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由此而言,奖惩学生不仅要注重因人因时因地而宜,也应置于师德与《教育法》的框架下慎言慎行,这考验的是教育智慧和管理能力,也能看出教师所持的学生立场。如此说来,从颁发“迟到大王奖”中,是教学能力不足,还是关心学生不够,难道人们看不出些许端倪吗?

徐剑锋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