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影响,古代日本的世界观较为狭隘,是为“三国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由中国、印度、日本三国构成的。“三国世界观”之核心,即“慕夏”世界观——以中国华夏文明为指南针。师从“汉才”是日本大化改新以来的“既定国策”,贯穿日本中世纪。
而1543年葡萄牙人始通日本后,随着西方“拉丁文明”的陆续传入,日本的精英阶层开始敏锐地意识到在三国之外,还有一个文明的西洋世界。这段时间是葡萄牙人在日本活动的高峰期,火枪在这个时候被葡萄牙人传进了日本。火枪后来在日本的战国时代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人切身体会到“拉丁文明”别有洞天。“牙才”撬动了“汉才”,由此,日本人传统的崇拜中国的“慕夏”世界观开始发生悄然变化。
但是,日本对于“汉才”,十六世纪只是松动,并未达到排斥的地步,激烈的批判与局部的排斥是从十八世纪开始的。此时,除了“牙才”之外,日本又接触到了新鲜的“兰才”,荷兰人令日本人大开眼界的本领,他们不仅有海量商船,而且还包括解剖学的“兰医”。
由是,一个令中国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日本拿“汉才”第一个开刀的项目,竟是中国人一直引以自豪的中医。
日本的医学发展,也可以说是有两个明显的段落。
第一是汉方医时期。在西医鼻祖荷兰医学传入日本之前,当时中医是东亚的统治性医学。日本与中国一样,没有解剖学,传统中医观念认为,解剖人体是行“非君子之道”。但是中医保守的疗法并不能解除许多患者的痛苦。
第二是西洋方医时期。《解体新书》的出现,是西医荷兰医学的解剖学为患者打开的一扇“天窗”,这扇窗户令日本一些青年医生产生极大兴趣,他们开始鼓动医学馆成立,努力减少中医学部分,更多引入西医学。
日本的中医与西医之争,经历了漫长的大半个世纪。虽然一开始中医占得上风,但最后竞争的结果,是“西学东渐”,西风压倒了东风。
引领日本“弃中医扬西医”的,是江户时代具有“神医”之称的杉田玄白。他是日本“兰学开拓之父”、“日本解剖学始祖”。“解剖”二字也是通过他的“造语”、作为日本首创“当用汉字”才传到中国。
1771年,杉田玄白等亲自解剖处刑犯人的尸体,据此证明了荷兰版医书的正确性,打破了“不能解剖”的中医传统理论,纠正了机械套用阴阳五行的错误,并由此得出了“实证第一”的结论。 随后他翻译出版了《解体新书》,进一步证明了荷兰医学的正确性,全面纠正传统中医理论的错误。由此引发了日本对“汉才”的怀疑和激烈批判,拉开了日本学习“洋才”、追求现代化的序幕。
以荷兰医学,排斥传统中医,开“洋才”先河——日本知识界在思想和行动上开始出现脱离“汉才”的趋向。并且,世界观也就此发生巨变。
1775年,杉田玄白发表《狂医之言》、《兰学事始》,初步否定了古来流行的“中国中心论”。他说:“地者,一大球,万国分布,所居皆中,任何一国皆可为中土,支那亦东海一隅之小国也。”
俨然在他的世界观里,无论是地理方位还是文化内涵,中国都已不再是文明的中心。
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日本兰学家的新世界观,深化了日本对中国及“汉才”的怀疑和批判。这种怀疑和批判延续到十九世纪,因为晚清成为世界笑谈的夜郎国、天朝的国际形象崩溃而变本加厉。
19世纪下半叶,睁大眼睛看世界的日本近代思想家横井小楠、福泽谕吉等对“中国中心论”更加嗤之以鼻,他们分别发文章,对中国进行体无完肤的批判。指出“这个四面临海的巨国”,自大封闭,不思进取,“只允海外贸易、却无意获取海外事务”,其“文明的脚步必然迟缓”,是日本的反面教材,主张日本“必须摒弃清国风”。
由是,日本彻底抛弃“中国中心论”,排斥“汉才”也终于由从局部扩至全面。
作者:程万军,中国精英网总编辑,《赤子》杂志社副社长
本文节选自《谁主东洋》。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