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日宣布22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11月21日光明网)
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消息甫一推出,就被业界认定为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之举措。从大的环境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涨幅总体呈回落态势,如此宏观经济面的稳定状态,使得利率市场化的土壤根基肥沃;同时,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横向整理,已练就了市场化的“修行”,加之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可复制经验,都给利率市场化提供了“东风”。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中性操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从现行的经济脉络来看,不搞经济强刺激是毋庸置疑的主题,而利率调整也要依照这个方针执行。保持适当的实际利率水平,并继以坚持和完善正常利率调整机制。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中保持一份稳健货币政策的清醒,依然是不变的大方向。
中外有别,不仅是政治构架上,对于经济布局也同样是如此。需找适合自己的市场走向和融资渠道,才是最恰当的。在利率市场化的领域中,一些发达国家施行的是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其存贷款利率,再佐以其他的货币工具来影响市场利率。看似现成的经验,中国却不能“拉郎配”,而是考虑到自身实体经济发展、完善市场机制等重要因素,从而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利率市场化道路。
在1996年我国就已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这给中国利率市场化做足了准备。中国债券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日臻完善,也给了撬动利率市场化的杠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逐步健全,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自主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提升,我国已基本具备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基础条件。
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手段来看,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是“当头炮”。此次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基准利率,是对传统利率调整方式的改善,体现了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及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双向角度来看,既有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利好,也有维护存款人合理的实际收益,以及扩大居民消费的提振内需之功。
同时,予以“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和“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的组合拳,推动了市场利率形成机制的健全,拓宽了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利率是资本的价格,它不能背离于经济运行的主体之外。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让市场能够充分地在平稳环境中发展,避免了业界最为头痛的恶性竞争,它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让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等资源为市场进行正向配置,对于实体经济大有裨益。在经济增长有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处于爬坡的时期,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