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像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首次议和。这年七月,完颜宗弼却撕毁和约,大举南下。绍兴十年(1140年),宋金双方最大规模的决战拉开了序幕。在这场战役中,由岳飞统帅的岳家军给予了完颜宗弼沉重打击,并乘胜追击至朱仙镇,逼近开封。然而就在此时,高宗却诏令岳飞班师。岳飞退军之后,收复的州郡重新陷于金人之手。
高宗为何突然下令班师?一方面,高宗满足于偏安一隅,根本无意北伐;另一方面,完颜宗弼连遭败绩,遂暗中和南宋朝廷联系,重提和议。此外,岳家军声名大振,备受猜忌。岳飞班师不久,即和韩世忠、张俊一起,被收缴了兵权。
高宗希望与金国议和,极力反对议和的韩世忠、岳飞无疑成了 “绊脚石”。绍兴十一年(1141年)五月,秦桧传高宗旨意,令张俊和岳飞一起,赴镇江及楚州,检阅韩世忠旧部。高宗如此安排,可谓一石二鸟,既可以借张俊之手打击韩世忠,又可以挑起韩、岳二人的矛盾。
到达镇江府后,张俊和岳飞在大校场检阅了韩家军的一部分人马。韩家军阵容整齐,训练有方,令岳飞颇为佩服。不想张俊待检阅完毕,竟说了这么一句:“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军,朝廷意可知也!”张俊的意思,要和岳飞分掌韩世忠旧部。这一提议被岳飞断然拒绝,张俊大为不悦。
离开镇江府后,张俊、岳飞又来到楚州,二人矛盾进一步激化。张俊提出“修城以为守备计”,岳飞明确表示当“戮力收复中原,若今为退守计,何以激励将士!”张俊恼羞成怒,竟挥剑将城楼上的两个哨兵劈死。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岳飞从楚州返回镇江府后,泗州知府刘纲赶至镇江拜见。刘纲问道:“泗州在淮河之北,城郭不固,无兵无食,如金兵来犯,该守城还是弃城?”岳飞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道:“此是润州,更有何名?”刘纲答道:“京口。”岳飞再问,刘纲答:“丹徒。”岳飞三问,刘纲又答:“南徐。”岳飞这才说:“只此是矣。”刘纲出来后,悟岳飞此言,大为叹服,赞道:“岳鹏举果是过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岳飞虽是“主战派”,但对宋金对峙的局面还是有清醒认识的。
张俊离开楚州时,下令毁海州(今连云港境内)之城,将居民全部迁至镇江府。海州位于淮河以北,张俊已知悉朝廷意欲同金人议和,故主动放弃前线地盘。可怜海州居民,“不乐迁居,莫不垂涕”。楚州韩世忠旧部军马、钱粮,也一并发至镇江府。随后,张俊留在镇江府“措置军务”,岳飞退居庐山。
张俊在镇江府“措置”什么军务呢?竟然是和秦桧及其爪牙万俟卨等勾结在一起,想方设法构陷岳飞!此时的张俊已投靠秦桧一党,此次阅兵,岳飞处处袒护韩世忠,令张俊深为嫉恨。张俊是怎样构陷岳飞的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金佗粹编》等书记载甚详。
八月,驻守鄂州的岳飞部将王贵奉命赴镇江枢密行府行使公务。没曾想到了枢密行府,张俊竟然命令他诬告岳飞!张俊为什么会选中王贵呢?原来,王贵曾因临阵怯战,险些被岳飞处斩。后来部下违反军纪为岳飞所杀,王贵也被责打一百军棍。张俊认为王贵必定怀恨在心。王贵得知张俊企图后一口回绝,并说:“行军打仗,岂有因责罚怨恨在心的道理!”谁知张俊竟然收集到了王贵家里的一些隐私,以此来要挟。这样一来,就不由得王贵不从了。
这是些什么隐私呢?史书中没有记载,不得而知。不过这些隐私的来处,却和一个人相关。此人名叫王俊,因屡次不得升迁,而怨恨岳飞。后来,他又多次被岳飞的爱将张宪责罚,对张宪也怀恨在心。王俊被张俊收买后,便成了构陷岳飞的关键人物。
王贵从镇江府返回鄂州后,九月一日,张宪和岳飞之子岳云一起,被召至镇江枢密行府。张宪、岳云前脚刚走,王俊即将写有“张宪与岳飞通书,谋据襄阳为变”的状纸,呈给王贵。这是精心设好的局,王贵自然心中有数,他遂令人快马加鞭,将状纸送至镇江府。
不知有变的张宪、岳云来到镇江府,恰是自投罗网,随即被张俊羁押审讯。张俊随意捏造二人口供后,即上书高宗,言称岳飞与张宪密谋造反。高宗遂传令将岳飞下狱。这年腊月,岳飞被赐死于大理寺狱中,张宪、岳云同被杀害。这起著名的“莫须有”冤狱,令多少人为之垂泪!
岳飞之死,到底谁是刽子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秦桧。各种史书也将罪责推在秦桧身上。事实未必如此,岳飞之死的元凶应该是宋高宗。从一个小细节,不难看出端倪。万俟卨经秦桧授意,原本拟定的“判决书”,岳云是“私罪徒”,也就是流放。高宗却将岳云改判为死刑。由此可见,高宗必欲杀之而后快。史书将脏水都泼在秦桧身上,有为尊者讳的意思。高宗为什么非要处死岳飞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还是为了宋金议和,除掉岳飞可以杀鸡儆猴,震慑如韩世忠之流的“主战派”。
就在岳飞下狱之时,宋金加紧和议。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这年十月,完颜宗弼攻占兵力空虚的泗、楚二郡。驻守镇江的张俊担心出兵破坏宋金和议,只是装模作样地派侄子领一支轻兵,于维扬、盱眙之间逡巡。时任镇江知府的是右谏议大夫刘子羽,他将江北军民迁至镇江,以免受金人之扰。一时间,镇江“兵民杂居”,秩序大乱。刘子羽严加管束,方始境内帖然。
十一月,完颜宗弼派萧毅等渡江,前往临安,正式和议。宋高宗令魏良臣任接伴使,前去迎接金国使者。魏良臣赶到镇江府时,萧毅一行已经渡江。金国的船只上插着大旗,上书“江南抚谕”四个大字。“抚谕”是安抚晓谕的意思,用于上级对待下级。对南宋来说,这是极大的污辱。刘子羽见了大怒,当晚就将大旗全部拔下,插上其他旗帜。第二天魏良臣发现了,惊恐不已,跑去找刘子羽,极力要索回原来的大旗。刘子羽说:“我是镇江府的守臣,要想插着这样的旗帜从我境内通过,我唯有死而已!”待金国使者驶离镇江府境内,刘子羽方才归还旗帜。一心只想加紧和议的金国使者,对此也没有计较。
刘子羽这番举动,表明朝野上下反对议和的声音还是很强烈的。可高宗却浑然不顾,与金再次议和成功。除了给予岁贡,高宗还厚颜无耻地向金称臣,并接受金国册封为“宋帝”。真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父子被杀害后,家属均遭流放。据南宋刘光祖《武德大夫贡文宪公传》记载,为了保全岳氏血脉,岳飞好友贡祖文将岳飞三子岳霖藏于家中,并躲过了秦桧一党的搜查。后来,贡祖文带着岳霖择居丹阳柳茹村,“凿沼养鱼,种柳盈岸,淡然自适”。刘氏此文载于《贡氏宗谱》,真伪如何,历来众说纷纭。故附记于此,以备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