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左宗棠治理赤山湖

发布时间:2014-11-22 08:1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茅山志》载:“江水之东,金陵之左,右间有一小泽,周时名其源泽,为曲水之穴。”此小泽即是句容赤山湖,位于县城西南十六公里原三岔乡境内,面积约八平方公里,是句容最大的自然湖泊。

赤山湖汇聚茅山、宝华山及高仑山三方来水,下泄南京秦淮河。由于历代兵燹,治理不力,年久失修,导致湖面日小、湖口日窄、湖底日高,夏季山洪暴发,泥沙俱下,四周则成一片汪洋,句容、江宁两县相邻地区深受其害;而在枯水季节,湖水变浅而干涸,百姓生活又深受困扰。这种状态至清末变得愈发严重,江苏地方政府水患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北京。清廷鉴于中法战争前东南海疆异常吃紧的形势,又考虑到朝廷对富庶江南物产的高度依赖,便决定任命治疆有功的“晚清三杰”之一左宗棠为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由他来治理维护两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根治南京秦淮河的水患。

此时左宗棠已71岁高龄,且身患多种疾病,但朝命难违,他于1881年2月10日抵南京赴任。在此后不到两年时间内,他不顾年老体弱,跑遍了大江南北,苦心经营,在水利、海防、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在治理赤山湖惠民工程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衷心爱戴。

为治理赤山湖,左宗棠费尽心思,他一面详察水势湖情,一面走访当地群众,寻求最佳治湖方案。视察途中,他遇到一位句容籍人士尚兆山,便同尚谈起治理赤山湖之事。从交谈中他得知尚兆山不但精于地方教育事业,而且对江南水文地理有很深的研究,曾撰写过《江宁图经》一书,是个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尚兆山为了让左宗棠对赤山湖水文有深入了解,便将他领到赤山顶观湖情,他对左介绍说,赤山湖是秦淮河上游的一只“大水柜”,长期以来,被豪强霸占,他们肆意围湖造田。这样一来,群山洪水下泄而湖容纳不下,夏季汛期暴雨,长江水位暴涨,又顶得湖水无法入江,只得四溢横流。朝廷派来的官员,只知就事论事地疏浚秦淮河下游水道,而从不知疏浚赤山湖。这种疏浚,治标不治本,往往事倍而功半……

左宗棠方才明白:要根治秦淮河水患,必先治理赤山湖。于是他决定委派尚兆山为治水总管,让他全权负责数十万民工疏浚赤山湖的工作。同时他还调集湘、淮军三十余营兵勇,分担疏浚秦淮河下游水道,并从中拨出五千健勇,参与赤山湖疏浚。经过一年多努力,淤塞的河道疏通了,原有的堤坝加高加宽了,还新建了陈家坝,新开了一条河;为控制枯水期水流量、保持水位正常,又在南京通济门外秦淮河入江水道上修建了大闸。整个工程开挖土方30余万方,耗银11万两。从此秦淮河水患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惠泽了一方百姓。

疏浚工程尚未全部结束,左宗棠又被调任他方,尚兆山闻知连连摇头甚表遗憾。他根据自己多年考察赤山湖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形诸笔端,精心撰写了一部《赤山湖源委札记》,后被南京文人收入《金陵丛书》,更名为《赤山湖志》。而赤山湖地区的百姓并未忘记这位给他们带来福祉的左宗棠大人,在他走后不久,便在三岔镇东山上造了一座“沙州庙”生祠,前后二进,里面供奉左宗棠牌位。这也说明,无论何朝何代,为任一方的政府官员只要为百姓做了好事、实事,谋了福祉,百姓永远会记得他。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陶正玉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