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一册《焦山全景》,品味旧时光

发布时间:2014-11-17 08:5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册《焦山全景》,带您品味旧时光里的焦山文化

100多年的老照片本就不多见,且大多为外国人所拍摄。如果有这样一套旧照,不仅摄于百年之前,而且聚焦于一座小山,拍摄者还很可能是中国人,会不会更加吸引你的目光?

时值深秋,细雨敲窗,在焦山行宫的一个房间,带着满满旧时光味道的清末经折装《焦山全景》摄影画册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个观察百年前焦山的窗口也徐徐打开。

《焦山全景》 一本厚重而难得的摄影画册

画册长18cm,宽15cm,封面为绢纸制并题有“焦山全景”四个隶体字,下方还有当时的售价“洋一元二角”,共收老照片12幅,除第一幅为“焦山南面图”的全景外,另外11幅均为焦公遗迹、浮玉岩、三诏洞、定慧寺大殿等局部特写,多幅照片上题有“宣统元年”“宣统二年”“顾仙保摄影”“耐叟陈任旸题”及摄影地点说明之类的字样。虽经百余年的时光洗礼,整个画册除封面稍有破损外,品相上佳,照片人景清晰,字迹明了,且构图讲究,题款得当。这也成为此套老照片与此前所见的西人纯摄影作品不同的地方,每张老照片不仅洋溢诗情画意,而且经过精心修饰,达到人物和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顾仙保摄影”的字样也可能弥补了目前清末焦山老照片只有日本和西方等外国摄影师作品的缺憾。

 

老照片收藏家、知名镇江文史研究者金存启先生对这本《焦山全景》赞不绝口。他介绍,去年3月份孔夫子旧书网就曾拍卖一本《焦山全景》,品相较好,是“真品无疑”,但他发现迟了,未来得及竞拍而被别人获得,至今都还惋惜不已。金存启认为,这是中国最早期的一本风景影集,其意义要大大超越其本身:一是宣统元年(1909年),网板印刷照片技术还不成熟,刊登在报刊上的照片,大部分都是依据照片影像采用手工方法将其刻在木板或锌版上,以很细的黑白线条勾画出照片的图像,然后印制。而这本画册应是最早采用网板印刷技术进行印刷的,虽价格为每本“洋一元二角”,但当时印制量不会太大,那么现在的存世量就更为稀少;二是西方人、日本人拍摄了大量焦山的照片,但大多以明信片、单张照片的形式出版,从未见过以焦山为主题的影集出版。“在我收集有关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我尚未发现比这更早的由中国人出版的风景影集。”

金存启指出,此影集照片的文史价值也是巨大的。在历史上,有诸多文人骚客到焦山游玩,在看到美丽壮观的景色后,以诗词的方式或其他文字的方式抒发其情怀,前人所总结的焦山24景或12景等都是以文字的方式流传于后世,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遐想的空间,而《焦山全景》影集却能将100多年前的那个历史瞬间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世人能够看到100多年前焦山的样子,同时也为文史工作者提供了研究焦山历史、研究镇江历史最可贵的一手资料;另外,历史上许多外国人拍摄了许多焦山照片,这些照片仅是按照他们的视角去拍摄的焦山,他们或许对焦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不知情,而这部由中国人拍摄的焦山照片影集,它不仅多角度收集了焦山美丽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每幅照片的背后,都有其极为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图文双辉  山一样的题词者与谜一样的摄影者

图册题词者陈任旸,与镇江、焦山都有着极深的渊源。

陈任旸,字寅谷,号耐叟,清代宜兴人,秀才。镇江现存多处他的题词,如北固山彭公祠的“江山生色”;西津渡的“观音洞”等。同治年间,陈任旸受曾国藩之请,任焦山救生、保婴局董事,严订章程,救人极多。江南江北各地多水旱灾害,他又积极协助当局筹款兴办水利,以工代赈,涓滴归公,先后疏浚九曲河、沙腰河、镇江运河、金山便民河、谏壁河,并修筑沿江各州县塘闸、圩岸,增良田数十万顷。在镇江近代救生公益事业和水利史上,陈任旸都写了重重的一笔。陈任旸尤其与焦山渊源极深,史载其客居焦山长达40年,在焦山漱石山房有他题写的楹联“伊谁鼓棹来游,云移帆影;试起开窗凭眺,月卧浮图。”清《京口三山志》《焦山续志》《焦山六上人诗》等众多地方文献,他都曾参与编辑或校订。

相对于陈任旸山一样的形象,摄影者“顾仙保”则像谜一样了。目前尚未找到其详细资料,从图册中出现的“元和顾仙保”题词中似乎可推断其为一名苏州人,摄影作品制成专册,且由名家陈任旸题款,也可推断其可能为当时地方名流。金存启先生指出,由于当年摄影的成本极高,一般中国人在经济上是承受不了的,极少有中国人拍摄的照片,所以中国人拍摄的照片存世极少。由于当年的摄影对摄影技术要求很高,拍摄、显影、定影都不好掌握,顾仙保能拍摄如此好的一组焦山照片,其摄影功底是很深的,应该说他是中国最早一批摄影家之一了。

不过,镇江文史研究者裴伟却提出了他的不同看法,他认为摄影者“元和顾仙保”很可能只是制作者的化名。焦山大字之祖瘗鹤铭作者之谜至今悬而未决,其中之一号“华阳真逸”的唐代诗人顾况,因顾况与焦山的深厚渊源,取其姓。而元和则既指地点(苏州),又指年代唐宪宗时的年号。“当然,即使摄影者果真为化名,也并不损害画册对于地域文化研究的极大意义。”

江苏大学摄影教师张正欣老师则表示,从摄影角度看,有僧人和小童照片,如确证非PS,非常符合摄影本体语言的“对情节性的追求”特征,因为有人而现故事想象可能,那些着装表情步履姿态等。而焦山建筑静物照片,皆有摄影本体语言之“记录性”特点,因而有文献性价值,让我们隔世纪之久,还能观察和想象当年历史场景或记忆场所的物质性,于是也就有了文献记录价值。至于摄影本体性语言的“瞬间性”特点,只要是摄影图片皆具之,无论关乎对象本身价值如何,瞬间性总是具备的。“老焦山”组照,可供今日研究、仿建、改造等参考借鉴。

斗转星移  焦山多少景尽在沧桑变换中

1999年出版的《焦山志》中说,焦山古有“焦山十六景”,今有“焦山二十四景”。有研究者提出,此《焦山全景》中有十二幅照片,除全景外,会不会是当时的焦山十一景呢?虽然是猜测,但巧合的是民国时期海派画家陆铁夫创作的焦山12幅风景画,分别为象山石隐庵、瘗鹤碑亭、焦山南面图、焦岩栈道、不波亭、百寿亭、松寥山、陆务观题名石刻处、焦公洞、夕阳楼、吸江亭和浮玉崖,与《焦山全景》摄影画册比对,虽各有差别,但也多有暗合。这本《焦山全景》画册,正提供给我们跨越历史、跨越时空去品味焦山美景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检阅史册,我们可以粗略地梳理出焦山历史景观的演变,其中较多的提法为“十六景”:如宋代佛印了元禅师曾题焦山十六景:海门国、焦仙岭、御制宝幢、海门庵、海云堂、三诏洞、善财亭、别峰庵、明应殿、宝莲阁、義之崖、青玉坞、碧桃湾、自然庵、角觝石、钻丹石。民国时期雪烦法师也命名题咏焦山十六景,分别为:华严月色、定慧潮音、山门松影、庵院槐阴、海云墨宝、石屋藏铭、西岸远景、东麓新林、江亭礼佛、岩洞寻仙、自然问道、安隐栖禅、危楼观日、枯木品香、香林花圃、别峰果园。到了上世纪70年代,当代高僧茗山法师也根据当时景观命名焦山十六景:定慧庄严、古洞寻仙、瘗鹤铭碑、碑林墨宝、浮玉摩崖、华严月色、汲江观月、镜江夕照、壮观远眺、别峰读书、古树奇观、海门观潮、炮台遗迹、山水佳处、东泠品泉、鹿苑花园。

焦山公园主任李志林也十分兴奋,他说:“我们这是第一次见到将镜头集中到焦山这样一个山头的摄影画册,而且录入的焦公遗迹、浮玉岩、三诏洞、定慧寺大殿等很多照片都极好地保存了百年前的模样,从这些照片不仅可以看到很多焦山原来建筑格局等,比如定慧寺山门殿位置跟现在不同,以前是紧靠着焦公坊的,而且可辨认出一些楹联匾额的文字信息,比如定慧寺大雄宝殿匾额为‘海门鹫岭’、吸江楼(四面佛亭)一楼匾额‘昙光四面’等,这些都为研究焦山人文历史风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介绍,进入新旧世纪之交,焦山又曾提出了碧玉浮江、佛塔齐云等二十四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座文化之山的发展变化。目前,公园正计划对照《焦山全景》中的老照片,找到当年拍摄的地点,在同一地方、采用同一角度拍摄今日的焦山全景,一古一今形成视觉上的停顿与跳跃,并借助焦山景区微信平台等媒介陆续进行发布,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焦山的历史美景与胜境的沧桑变化。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文/张俊强 滕建锋 摄影/石小刚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