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发布,在2013年6部过5亿票房的国产电影中,有两部是青春题材的电影。截止到2014年上半年,同样是青春题材的电影《小时代》3部已获得超13亿票房,《后会无期》更是破了6亿元大关。
随着80后、90后、00后成为电影观众群的中坚力量,为了迎合观众需求,制片方瞄准青春题材。然而,在从年轻人身上获取利润的同时,这些影片又该为青年留下什么呢?是一座幻想的海市蜃楼?是迷茫与疑惑?还是理想与希望?票房的数字,反映了青春题材电影受欢迎的程度,它就这样华丽地展现了自己的魅力,可是这魅力会把年轻观众引向何方呢?我们的青春电影真的达到了电影所要求的艺术水平了吗?
青春题材如同我们的青春时期,年轻人固有的思维,年轻人固有的热情,年轻人固有的闯劲,在电影中都得到了体现,但同样有一些因素让人担忧。因为互联网的作用,一些本来都不是电影元素的东西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电影。电影《小时代刺金时代》安排的几乎都是大场景,要么是生日宴会,要么是公司周年庆典,当然,大的戏剧冲突都会在宴会上发生,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可以奢华,可以娱乐!最典型的是在罗马的十四分钟的戏份,从故事情节安排上,去罗马不是必要的情节安排,那为什么要安排他们去罗马呢?因为去罗马可以满足年轻人想要的感觉,四位女主角可以不停地换各种奢华的衣服和包,不停地更换各种奢华的场所,不停地变换各种奢华的娱乐,当然更会有浪漫的烟花、骑马,等等。看完《小时代刺金时代》后,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档电视上的娱乐节目,这当然也就有失作为电影的艺术水准了。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为21.5岁,43.5%注重观影的类型,43.2%注重演员阵容。这是很惊人的数字,这些数字反映出电影的受众群体基本上是年轻人,这是青春题材电影受欢迎的因素之一,同样,会引起我们对这些年轻的电影受众群体的深深忧虑。他们看电影,关注的不是艺术的感觉,不是思想的传递,而是对偶像的崇拜,对电影中奢华生活的羡慕。那么电影观众的欣赏水平由谁来负责呢?当青春电影反映出的艺术和思想水准较高时,必然会引导和带领年轻受众群体品位的提高。所以,青春题材电影创作的艺术水平应该得到最密切的关注。
同样是青春题材的电影,有人说在看完《中国合伙人》后,有种“立刻去干点儿什么”的激情,因为陈可辛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的飘扬、梦想的追求、兄弟的情谊和命运改变的故事。年轻的观众可以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生活和情感中的影子,并产生巨大的共鸣。在《后会无期》中,韩寒讲述的是对青春时代发生的种种事情无限的留恋,却没有想到告别。但是这一切都已逝去,中间有很多的无奈和沧桑感。这样的电影年轻的观众同样能理解,同样喜欢看,也会产生共鸣,会想起自己那即将逝去的青春以及青春中的种种印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电影艺术发展到现在,无疑成为代表这个时代的艺术样式,就像唐有诗,宋有词,明清有小说。我们谁也不会否认,这些艺术样式带着各自的艺术魅力,永远会存留在人们的艺术感觉中。艺术综合言之,要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悟,是用感性的故事和情感去表达认知世界的理念。人是智慧的动物,需要思维的传承性,我们把一种艺术样式放在时间轴中去考察,都会从纵向的时间进展中看到艺术的永恒。我国古人一般会把著书立说看作生命的延续,作为当代的电影艺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代表时代的艺术样式,确切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电影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一时的快感、一时的娱乐,它是有一些娱乐性,但一定要考虑到它的传承性、它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我们都经历过青春时期,经历过青春时期的欢喜和青春时期的忧愁。都经历过彷徨,而彷徨是青春期必经的一种感觉,每当我们感觉到彷徨时,一部优秀的青春电影艺术作品会给我们打开一扇通往生命未来的窗,可以让我们感觉顿悟,对感情的顿悟,对事业的顿悟,对生命的顿悟。优秀的青春题材电影,还要让年轻的观众在艺术层面上有修养的提升,有知识层次的提升,有文化层次的提升,有认知生命的提升。所以,电影是具有美学意味的艺术作品,而不是年轻的观众想吃一口甜的,电影就喂他们一块儿糖。这是我国电影现存的问题,也只是在我国现今经济迅速发展的特殊阶段出现的现象,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年轻的观众对这些奢华的物质表达不再感兴趣的时候,当我们年轻的导演也更想追求一些电影的艺术感觉的时候,我们期望看到更优秀的更有艺术感觉的电影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