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东岳庙残碑 记录了一座庙宇的历史变迁
近日,位于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北校区的大港东岳庙修缮保护工程启动,有一块记录了东岳庙修建历史的残碑引发了很多市民的关注。
今年已经85岁的江苏省大港中学退休老师卞祖玉给记者发来了一封残碑的“求救信”:“快来救命呀!泥土已经埋到我的颈脖啦!他们要把我这个四百多岁的老汉活埋啦!”原来,卞祖玉收到了一张东岳庙修缮时,残碑大部被土掩埋的照片。卞老师想着东岳庙修缮了,这块记载着东岳庙历史的残碑也应该加入保护的行列。
记者上周三来到了施工现场,这块碑已经被从土里面刨了出来,外面被一张塑料布包裹着。据当地的施工人员说,这块碑是记者到来的前一天下午被包裹起来的。透过这块塑料布的缝隙,记者隐约能看到上面曾有文字。
碑上的文字曾清晰可见
卞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关注这块碑了。
当年也是在他的建言下,这块碑被竖立在东岳庙令官殿的西侧草坪上。
据卞老师介绍说,最早发现这块碑的是考古专家杨宝成,武汉大学考古系博士生导师。当时长沙马王堆考古发现轰动全国,杨宝成受邀到大港中学向老师们介绍考古过程。卞老师还依稀记得当年杨宝成老师是如何给大家介绍女尸情况的。
卞老师陪同杨宝成路过令官殿附近的一个砖石堆时,这块碑被发现。
“路过这块残碑时,杨教授伫立凝视后,立即郑重指出这块残碑具有考古价值。”后来学校在校园美化的时候,就将这块碑竖在了令官殿的西侧草坪上,相信上世纪80年代在大港中学上学的学子都会记得这块碑。
碑竖起来之后,碑文清晰可见。碑文是繁体正楷,作为语文老师的卞祖玉几乎没有任何难度地认出上面的文字。有心的卞老师利用了几次课余时间,将碑文上残存的文字完整地抄录了下来。
记者上周二在卞老师的家中看到了20年前他记录在考试纸上的文字,完全按照碑文的排列顺序,从左至右占据了当时的油印考试纸的一半位置。这张纸保存得很好,上面有卞老师自己的断句标点和部分注释。
卞老师说,这份碑文现在恐怕已经是独一份的了。上世纪80年代,他抄录的时候碑文清晰可见,到了2004年学校搬迁,他离开时,碑文已经看不见了。现在,记者在现场能够看到的碑文,也只是模糊的文字痕迹,要想分辨几乎不可能。
“我万万没有想到,四百年前的碑文,在我辨认抄写后,竟然会在之后二十多年里湮灭。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一篇碑文在经历过四百多年风雨之后仍然可以辨认七百余字,现在仅仅再经过二十余年就全部湮灭、一字不见。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如何保护古碑文字,也是一门学问?”痛心的卞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碑文记录东岳庙的变迁
卞老师发现这块碑的时候,碑已经残缺,但是“残缺的部分不多,因为根据剩余的文字大致能了解碑文记录的内容”。
碑文大约有六七百字,主要有四部分的意思:
碑文开头记录的是祭祀的重要性以及建立东岳庙的原因:“生民赖之而祀典。”东岳列为五岳之首的理由:“四时之序始于春,万物之蒙发乎震……”
之后记录大港东岳庙建立之前,原是一千年前南唐查丞相的“茔地”。根据《丹徒县志》第五卷第九页记载,说全县有五个东岳庙,“一在大港镇之东,或云南唐查丞相宅,故塑其像于庙之左。”《大港镇志》上说大港东岳庙是唐朝天佑(公元904-907)年间周敬福建立。
第三部分就是讲述了东岳庙建立后的宏大规模,为“润东诸庙首称”。由于年久失修,到了明朝,“献殿之前,唯遗址尚存而已”。
最后一部分就是讲述了明朝时期的修缮经过。万历壬午年(公元1582)十月,在徐侯(可能是当时丹徒县知县徐恒)领导下,群众献材献工献计,“逾年而告成”。徐侯谈了修庙缘由,“谕民以道义,诚不若谕民以祸福”。立碑时间:万历十一年四月,即公元1583年五月,距今四百三十一年。
从这块碑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到大港东岳庙的简短历史。
据了解,大港东岳庙始建于唐代,南宋、明代等历史时期都进行了一些维修、改造。其中上殿为南宋末年大港赵氏志南四世孙修建,于民国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烧毁,现在仅遗存下殿及其配殿,但仍具有镇江东乡地区寺庙风格的形貌风范,1985年列入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
网友“洪溪”从《赵氏家谱》中找到了南宋末年,赵氏先人“重建东岳庙上中殿”的记载。
东岳庙是大港人的记忆留存
1948年,年轻的卞祖玉从高桥过江来到大港爬圌山就曾到过东岳庙,当时的东岳庙已经破败,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大殿上的四个大柱子,上面的雕龙非常雄伟,龙头、龙爪和龙尾突出有神。
实际上在大港人的心目中,东岳庙一直都是个辉煌的存在。
网友“老树叶”和卞祖玉都曾试图复原过鼎盛时期东岳庙的原貌,两人所绘图片中关于东岳庙建筑的位置有着惊人的一致。庙前原来有一座山,庙门有一座牌坊,第二进为令官殿,就是现存修缮的地方,之后就是供奉东岳大帝的正殿,最后一进是圣母殿(娘娘殿)。
在东岳大帝殿与娘娘殿的东侧有一个“宝镜堂”,据说抗战期间,日本人曾经在这里杀害了多名抗日志士,以至于地下的砖块都是红色的,卞老师说他到学校后,曾经在这个位置挖出染着血色的砖块。杀人之后,日本人一把火就将“宝镜堂”和娘娘殿一起烧了。
《镇江县志》的烈士英名录中记载有:朱荣富,男,游击队,1938.12在大港东岳庙战斗牺牲。
在当地人的记忆中,大港东岳庙的规格和建筑规模在当时的同类建筑中少有,同时东岳庙会的盛况在周边地区也很罕见,东岳庙的庙会前后持续五天,规模可见一斑。
1950年,这里建成了中学,令官殿就成了教师的办公室。1963年,卞老师到这里任教,就在令官殿中办公。很多在这里上过学的学生都曾在令官殿前拍过照片,“洪溪”在他的帖子中贴出了很多回校聚会的学生在令官殿前的合影留念。某种意义上,东岳庙现在也是老港中人难忘的回忆。
镇江新区社发局工作人员潘大富表示,东岳庙具有一定的历史建筑艺术价值,同时是老港中的记忆留存,对于它的维修完全是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准来修缮的。关于东岳庙的残碑以及相关的石雕、石础都会给予妥善的安排。
希望东岳庙修缮之后能够继续传承大港的历史文化。
记者 戴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