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耗资8亿元建成的陈家祠广场,仅使用4年时间,即因为地铁建设需要“推倒重来”。目前正在推平土地,填埋地下停车场,接下来计划挖30米深的基坑,项目工期可能超过三年。(10月15日北京晨报(微博))
耗资8亿,使用4年,面对此事我们不知道是感叹惊人的“中国速度”,还是鄙视如此低的“性价比”,亦或者广州市的“财大气粗”。除此之外,我们更希望的是陈家祠广场能够保留下来,决策者能够认真倾听民众呼声,把目光放长远些,在地铁建设和广场保留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近年来,城市规划建设领域频频曝出“短命建筑”和“神建筑”,在惊叹和质疑之余,我们更多的是寒心,并没有为如此惊世的“中国速度”或者“中国奇迹”感到些许光荣。如此形同儿戏的建设与开发,实质上正是低级和幼稚的表现,正验证了目前有些地方发展的不成熟与非理智。痛定思痛,在陷入“建设狂飙”的“鸿门宴”前,如此无知无畏、“鼠目寸光”的领导干部应该首当其冲负起全责,可以说,这种非理智的“短命建筑”正是缘于这些领导干部的“鼠目寸光”,追求眼前利益,急于刷新政绩,不顾公众利益一手造成的。
“短命”建筑与此前流行的各方“神建筑”一样,是对公众资源的巨大浪费,危害不言而喻。但是相比于“神建筑”而言,“短命”建筑的出现更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短命”建筑并非都是“神建筑”,它们在前期设计时并非不切实际,而且“短命”建筑大多正值“壮年”,使用价值还很大,也许只是不合某些主政领导的口味,就会惨遭被拆除的恶运。在当前大力提倡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以及提倡勤俭节约作风的环境下,“短命”建筑的存在更是不合时宜。而且我国资源供给矛盾突出,耗资巨大的工程说拆就拆,说建就建,实在是劳民伤财。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至100年。而广州陈家祠广场建成不过仅仅四年,就因为地铁建设要拆除,我们不免疑问,地铁建设在后,广场建设在先,难到除了拆广场之外别无他法吗?还是说背后有什么难言之隐,非要动这块风水宝地不可。所以,要想拆除的话,详尽的解释方案和有理有据的报告是必不可少的,阳光操作是拆除广场的前提,不能仅仅一句“给地铁让道”就了事,拆也要拆得让公众心服口服,让人清楚到底是地铁改道更划算,还是拆除广场更合适。
当然以上这些假设的前提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没有提及修建建筑的抉择者,对于这些“短命”建筑的操盘手,严厉的问责和健全的追择机制才能防止“甩手掌柜”现象的愈演愈烈。领导干部“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还是没有端正态度,为民着想,是畸形的政绩观在作祟,对此我们不能仅仅期望政策导向的引导来实现为民道路的回归,而是应该引导、教育和惩戒三者并驾齐驱。在引导上不唯GDP,教育上重在“走心”,惩戒上空前绝后,方能狠狠杀杀领导干部这些“鼠目寸光”的惰性,倒逼他们为自己的决策负责。
兴修土木,本是利在千秋,功在当代的事业,然而“鼠目寸光”的领导干部,不顾资源环境压力,随心所欲玩起“搭积木”般的“游戏”,此风不可不杀。如果没有趁着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来一次真正的“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洗礼,那不妨再回回炉,在反思室里好好想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了谁”这些基本问题,把手中的权力交给那些有担当、为民众的干部。还有就是面对那些屹立千年的建筑,你们在游览时不觉得脸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