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科研经费为何变腐败危区

发布时间:2014-10-20 07:3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科研经费管理弊端,远不止科研人员无法取得科研收入一项,还包括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结余资金处置规定倒逼突击花钱等。

科技部党组近日通报巡视整改情况,国家审计署2012年4月审计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目前共依法依纪查处了8人,其中两人被依法判刑;4人被依法批捕;1人被行政处分;1人暂不起诉。

涉及科研经费的腐败并不是新现象,新话题。

2011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结果显示,99个国家科研支撑计划普遍存在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突击花钱购买设备等问题,涉及金额10254.77万元。

2012年12月,中科院“准院士”段振豪因涉嫌使用虚假票据骗取科研经费146万余元,被判有期徒刑13年。

科研机构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在2003年后的10年间,检察院共立案侦查科研经费领域职务犯罪17件21人。

在科研经费腐败高发的背后,存在着两个背反现象。

一是科研经费日渐充裕。全国财政科技投入从2005年的1334.9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5600.1亿元。2012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10298.4亿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科技部部长万钢2011年称,中国科技已基本走出了经费短缺的时代。以2009年全国科研人员人数为318.4万计,人均科研经费达30多万元。

二是高校教师现有收入仍非常缺乏竞争力。今年7月,《中国青年报》给出了一份样本量达13万的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高校教师的占到85.9%。另一份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则显示,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月光族,每月能有结余的只占31.3%,23.7%的人收不抵支。

科研人员一手拿着日渐充裕的科研经费,一手拿着与社会地位不太匹配的经济收入,必然导致中国科协数年前的一次调查结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同时,这也是导致科研成果质量不高的部分原因。例如中国论文和专利的质量普遍不高,很多核心专利仍受制于人,高质量的、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SCI论文数量并不多。

诚然,指望大投入后立马出大成果是不现实的,这需要耐心等待。但经费使用存在违法犯罪,则须尽快改革。

比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其人力成本的支出方面,仅限于在课题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承担科研项目的在职人员津贴、补助等不能直接开支。这样的规定,如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如何保证违规挪用不会发生?

科研经费管理弊端,远不止科研人员无法取得科研收入一项,还包括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结余资金处置规定倒逼突击花钱等,均须改革。

在市场环境下应该树立契约精神,推行购买科研服务模式;增加经费使用自主性;面向结果进行评估;增强科研经费预算公开并强化经费使用责任制;科研经费中应该包含科研人员的收入以及改革项目结余经费的管理等。

充裕的财力是科研的重要基础,它必须恰当地使用才能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否则可能成为诱惑科研工作者的塞壬女妖。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任大刚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