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金融·财经

逢“假”必涨的潜规则何时休

发布时间:2014-09-30 08:5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庆黄金周将至,全国各地多家知名景区选择以门票涨价的方式欢迎将到来的八方客人。其中,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我国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 。(9月19日 人民网)

面对如此情境,民众和景区两头叫苦:一方面是民众抱怨景区门票太高,大呼玩不起;一方面是是景区抱怨营运压力大,大道苦水。

如果说景区是由企业或个人商业性投资建设的,门票收多收少,理应由市场手段调节。但是,我国大部分知名景区,为非商业性投资所建景观,例如公园、博物馆、文物古迹、自然风景区等。按照规定,这一类景区门票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即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补偿服务价值,由政府同意制定指导价。换言之,各地景区的定价权,主要在地方主管机构手中。

照理来说,既然定价权不在景区本身,为何门票价格还能一路上涨?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文件显示,旅游景点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三年,调整幅度不得超过15%。但到了地方,这一初衷为减缓景区涨价的措施,被执行成了:到了三年就可以调整票价,调就要调15%,调只能往上调,不会往下调,形成了“3年必涨”的怪圈。

那么,旅游景区为何热衷于涨票价呢?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目前仍然处于门票经济阶段,收入模式为“门票一支独大”。涨票价不仅能直接创收,而且能为节假日额外的社会管理费用买单,快捷有效,何乐而不为?

但是,长此以往逢“假”必涨,门票压力直接过渡到游客身上,最终加重了游客的旅游支付负担,迫使游客不得不减少停留时间和在其它方面的消费支出,不仅会让当地旅游收入模式和获益链条单一化,也会损害当地普通旅游业从业者的利益,最终使当地旅游业发展“畸形化”。如此“潜规则”,无异于“杀鸡取卵”。

对于旅行者而言,他们想看的不仅仅是自然和人文景色本身,还希望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服务。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本应该是包括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文化等诸多产业共同构成的产业集群,而不仅仅是单一的门票经济。因此,摆脱门票经济依赖,发展产业经济,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把旅游产业做大,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未来之路。

来源:荆楚网 作者:李里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