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镇江孔家村大松园孔氏之由来

发布时间:2014-09-28 08:0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松园“居仁由义”汉白玉雕花门楼

大松园“义路礼门”砖雕门楼

孔家村,原名大松园,地处镇江丹徒区辛丰镇南,东临古运河,南通沪宁铁路,地势钟灵,天然毓秀。据清同治十一年《江南孔氏宗谱》记载:“大松园为南迁祖,丹阳派始祖孔绚墓葬之地。”

孔绚,字延林,圣裔四十世孙,山东曲阜人。唐懿宗咸通二年进士,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任江苏丹阳县令,有政绩,卒在任上,后葬于开家湖北麓洪信里,其子昌贤、昌盛随父在任,读书励志,克遵庭训,有孝行。庐墓三年,因葬父于斯不忍离去,遂寓居丹阳。至四十七世孙若中,厌市井嚣尘,即移居崇德街(现镇江南门孔家巷),至五十世霑,字化雨,生子三人元卓、元刚、元实,自后分为三支:长支元卓,二支元刚,三支元实。元实,字诚卿,生四子,长子定魁、次子定国,后迁居江都,落江都支;三子定晓,移居双沟周墅;四子定名,后移居丹阳十里甸,落十里甸支。

据《江南孔氏宗谱》记载:“约在南宋绍兴辛亥年间,定魁在陪父祭祀南迁祖绚公墓时,念南迁祖墓在开家湖北,省其侧,见乔松苍郁,土沃俗淳,遂卜居于斯。因指松而名,曰大松园。”至今已绵延二十九代。

有史记载,大松园历代人才辈出,多为庠生、贡生、州县主簿等。特别是明末清初,大松园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出了一位文学名人孔贞起,他为邑庠生,举乡饮大宾,著有《松园苍虬公诗集》。他事母纯孝,捐资带领宗亲建设孔氏宗祠、慎五堂(即大房敞厅),晚年近联金沙,远及句曲,贯串南北,专意家乘,名誉大江南北。岁大饥,他发粟以赈穷乏,行实载府志。

孔尚宾,贞起之子,字中贶,号鹿萍。清康熙戊寅年,宗主孔毓圻在“中贶公八十寿诞序”中写道:“诚吾宗之光也,夫以公之才德,使得登进于朝,出其素所,蓄积以著,勋名天下,光于史册……圣天子之命,授国子监学录”,受命于礼吏两部,被聘为太子之师,为太子少保。康熙四十二年,中贶公八十五岁时,康熙赐赠“国栋宗桢”金龙御匾,予以褒奖。衍圣公孔毓圻亲书“南宗表率”匾额相赠,称之为南宗领袖。清著名文学家孔尚任不光作《中贶公八十寿诗》以贺,而且亲书“光风霁月”匾额相赠。

孔昭熊,字渭贤,是大松园唯一一位武将,任职扬州营钞关,剿捻阵亡,加赠都司衔,敕封武德骑尉,入昭宗祠。

明清时代,大松园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前后共建了六大建筑,尤以“大成书院”(即孔氏宗祠)、“慎五堂”闻名梓里。在这些古建筑里,悬挂明清两代名人题书相赠的十八块匾额和三副楹联,特别是康熙皇帝赐赠的“国栋宗桢”金龙御匾,明代礼部尚书、大书法家董其昌亲临大松园亲笔题书相赠的“慎五堂”,和汉白玉雕刻的“居仁由义”“义路礼门”石刻门额等,使大松园享誉大江南北,乃至山东曲阜阙里。

大松园乔松苍郁的环境,古老淳朴的民风,儒学文化的底蕴,吸引了众多名人志士的造访。据《江南孔氏宗谱》记载:清康熙庚午年间,江阴文学名人孔毓玑在《苍虬先生传》中写道“玑数年来,时过大松园,窃喜,木兰花下,弦诵之声相闻,谢庭玉树森森,秀出者且遍堦下也。”又载:“清道光七年七月,海州知州钱塘许乃大,自古吴赴金陵,过润州,访契交至一村,见古木成林,菁苍蓊翳,山水映带,村中黄发重髫,尽读书之声,众者皆四宇端淑,举止大方,语言醇雅,问其村,曰大松园。”

1938年,《孔子世家谱》记载:“大松园孔氏子孙系中兴祖丹阳派。清康熙五十二年中秋、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宗主两次派至圣庙执事官兴泰、衍志考察天下,查核江南子姓宗谱,得拜于大松园,访求国子监学录中贶翁……子孙无愧祖德,准入圣裔户,一体优恤,行文藩田,以及府州县,另立册籍,永为定例。”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孔正林 文 马阿林 图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