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苏轼逝世当年曾两至镇江
——兼纪念苏轼并为其辩诬

发布时间:2014-09-22 08:4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流行说法存在的问题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1036-1101)生命的最后一年。这年五月(农历,下同),他由岭南北归至真州(今江苏仪征),七月病逝于常州。这中间,他曾到过镇江。对此,一般只注意到他六月间由真州病中往常州那一次。例如,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引苏轼“乞致仕”表说:“五月间行至真州,瘴毒大作。乘船至润,昏不知人者累日。”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引苏轼六月十一日到镇江。十四日往常州时所作书信说:“某自仪征得暑热,困卧入昏睡中。到京口,自太守以下皆不能见。”由此人们多认为苏轼这一年只有一次到过镇江。当时他病得很重,整天“困卧昏睡”。

  按照这种看法,有些事情就不好解释。例如,既然他是病重时由真州往镇江,又怎么能登金山并自题画像呢?难道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诗并非作于自岭南北归后登金山时?又如,苏轼到镇江后曾作《祭柳仲远文》亲祭安葬于镇江的堂妹夫柳仲远(苏轼友人柳子玉之子)、堂妹苏氏,却只派他的儿子去祭悼刚刚在镇江去世不久的友人苏颂。由此出发,林语堂《苏东坡传》联想到苏轼的某些诗文,提出了苏轼“暗恋晋江(为‘镇江’译文之误)堂妹”说。难道苏轼真的暗恋堂妹,并“重色轻友”?

  

  苏轼五月间曾至金山和京口

其实,如果认真查阅一下苏轼的作品和有关记载,就可以发现,苏轼自岭南北归后,并不是只有一次到镇江,他在六月间最后一次到镇江之前,还曾在五月间到过金山,而且到过镇江京口。对于五月到金山之事,苏轼曾在多封书信中提到过。例如,《与程德孺运使》说:“今方达南康军,约程四月末间到真州……不知德孺可因巡按至常润间,相约同游金山否?”《与子由》说:“兄在真州,与一家亦健。适值程德孺过金山,往会之,并一二亲故在座。”可见苏轼五月间曾游金山,当时他身体“亦健”。这是苏轼一生可以确知的九次游金山中的最后一次。自然,苏轼能够也只能是在这最后一次游金山时作《自题金山画像》诗。这首诗总结了他一生的坎坷遭遇,对于他本人以及对于金山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轼五月间到金山后,是否曾到过镇江城中呢?按照常规常理,他应当到京口去拜见地方官。而且,与苏轼同时的陈政敏在苏轼去世后不久所作《遁斋闲览》中有相关记载:“东坡自海南还,过润州。州牧,故人也,出郊迓之。因问海南风土人情如何。东坡曰:风土极善,人情不恶……”这里所记与苏轼六月间病中至镇江“自太守以下皆不能见”的情况不同。这条记载表明,苏轼在五月间就曾在游金山后到过京口。当时他并未生病,所以能够亲自作文祭悼他在岭南时就已去世的柳仲远夫妇。而苏颂之死是五月庚辰(五月二十二日),在苏轼五月间离镇江以后,六月间到镇江之前,所以苏轼六月间到镇江时由于病重“昏卧”,当然只能派他的儿子去祭悼苏颂。苏轼建中靖国元年两至镇江的事实,也推倒了“苏轼暗恋镇江堂妹”说的依据。

  

  《苏东坡传》“暗恋镇江堂妹”说之虚妄

《苏东坡传》撰者为证成其“暗恋”说,又举苏轼的两篇《祭柳仲远文》为根据,说第一篇“先提到的是他的堂妹,然后才说‘矧我仲远,孝友恭温’。第二篇更是真情流露……”其实,苏轼贬谪岭南时,先是他的堂妹去世,然后是堂妹夫柳仲远去世;第一篇是苏轼在岭南遥祭柳仲远,由于堂妹先死,所以祭文先悼堂妹,再悼柳仲远。第二篇是苏轼北归后亲至镇江合祭二人,所以祭文是先悼柳仲远,然后再悼堂妹;又由于是痛定思痛,因而更富有感情。所以这两篇祭文于情于理都看不出有什么偏重堂妹之处。《苏东坡传》把这两篇祭文混为一谈,以证成“暗恋”之说,不但是诡辩,而且根本未读懂原文。至于书中又举苏轼在润州所作《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诗中“已是成荫结子时”“金缕犹歌空折枝”等句,证明苏轼在表达“暗恋”堂妹之情。其实,全诗不过是用比兴和典故抒写对杭州家人的思念。前一句不过是说已到暮春“杭州牡丹开时”,后一句不过是用杜秋娘在润州唱《金缕衣》的典故,说明“仆犹在常润”。《苏东坡传》所说显然穿凿附会,更不能作为证据。要之,“暗恋”说纯属臆构,不能成立。我们不能为证明“一己之说”而厚诬古人。

苏轼与镇江(北宋前期和中期称润州)关系密切。镇江有他喜爱的山水名胜,更有他的亲戚和好友,“在这个地区,他特别受人欢迎,到此等于返乡”(《苏东坡传》)。从36岁开始,直到66岁去世为止,30年间,有事迹可考的,他曾十二次(不是十一次)到过镇江,九次游金山。他在镇江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和轶闻佳话,成为镇江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相关研究有待深入。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乔长富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