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从一碗面到器官捐献:爱的能量守恒

发布时间:2014-09-14 07:3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曾因“一碗爱心面”感动绿城的面馆老板李刚撒手人寰,离开了曾给予他温暖、让他无比眷恋的城市。去年1月,李刚在微博上发出“我最近查出得了骨肉瘤,请大家到我妻子的餐馆吃碗面,这样我妻子会多赚一些钱”的请求,《郑州晚报》对此进行了持续大篇幅的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9月9日《郑州晚报》)

他曾因为“一碗爱心面”感动了整个绿城,绿城更是感动了他。李刚本打算将身体能捐献的器官全部捐献,但由于肿瘤蔓延,经医院检查,除眼角膜外,其他器官无法捐献。李刚生前得到了无数个郑州人的帮助,他无以回报,只希望用自己的器官回报郑州人。

人体器官捐献,乃终极大爱之举。4月2日,出席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的陈竺、华建敏、李金华等多位高级领导干部,现场登记了捐献器官意愿。也是在4月,因为肾癌21岁的河南女大学生李翠与癌魔抗争了一个月后离世。生命即将陨落之时,决定捐献眼角膜和遗体。从高级干部到平民百姓,从百岁老人到青春少女,捐献器官的大爱之举,无疑为社会文明进步添加了助力。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中国每年约有30万人需器官移植,但仅约1万人能获得移植器官,其原因是捐献器官源匮乏。目前,美国约有48%的公民登记了身后捐献器官的意愿。而我国器官捐献自2010年3月试点至2013年3月在全国铺开,三年间仅有2200多位公民自愿身后捐献器官。这与十三亿之多的人口很不相称。人体配件“缺货”,在呼唤着爱心的社会育成机制。

人体器官捐献是一个伦理观念问题。时至今日,在对待身后事的问题上,“全尸”伦理和“入土为安”的思想仍然普遍流行。从入土为安到火化,是一步大跨越。试想,连自己的身体都舍得烧掉,还有什么丢不下的。火化的普及,为器官捐献开辟了伦理基础。说句话粗理不粗的话,烧掉也是烧掉,拿给别人用有何不可?认识到了不一定做得到,所以才导致“器官源匮乏”。像老板李刚、大学生李翠这样说到做到的大爱之人,无疑是全社会的榜样。若让大爱发扬光大,演化成为一种社会自觉,尚需构筑推动大爱行为的培育机制。

去年底,中办、国办印发殡葬改革的有关文件,鼓励党员、干部去世后捐献器官。多位高级领导干部已经率先垂范,登记捐献意愿,做出了榜样。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爱心的生成保障机制也十分重要。从“一碗爱心面”到捐献器官回报郑州人,有郑州晚报的积极推动,有无数市民热情响应,涓涓细流汇成爱河,使困境之中的李刚一家人倍感温暖。不受其爱,难予其爱;回报爱心,惟有施爱。这就是爱心能量守恒定律。

从长远来看,把舍与得挂上钩,才是爱心能量转化守恒的内在根据。据说一些西方国家,公民在幼小时期,就要与相关的社会组织签订公益性协议,认可在一定的条件下捐献器官,以后自身需要器官移植时,方可接受无偿捐献。先伸出“施予”之手,方可“受”捐献之益。爱心,也需要利益导向。

  

  文/张全林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全林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