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此处非故乡依然魂系之

发布时间:2014-09-12 07:3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江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与许多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很多人将镇江作为自己永久的归宿,可见镇江这座小城的魅力,化用唐代诗人张祜的诗句就是——“人生只合镇江死,城市山林好墓田。”

  柳永与镇江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这位风流词人活了69岁,死后葬于何处,历史上有湖北“襄阳南门外”、“枣阳南山”和江苏仪征、镇江北固山4种说法。中国现代词学宗师唐圭璋先生1957年在《柳永事迹新证》中排除了柳永墓址“仪征说”“襄阳说”“枣阳说”等说法,肯定了叶梦得《避暑录话》的“润州说”,其说法得到国内诸多学界同仁支持。

根据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记载:“柳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柳永死后在僧寺放了20多年没有安葬,直到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任润州知府时过问这件事,才出资葬入镇江北固山下。叶梦得是南宋文学家,精于掌故,登进士第后即任丹徒县尉,几十年后又兼任建康知府,距柳永营葬时间最近,他说由王安礼营葬柳永是比较可信的。

2003年,柳永逝世950周年,柳永故乡福建武夷山市政府还派专人来镇江进行了“柳永魂归故里”活动,特地到北固山东麓取土回故乡,并树碑文以作纪念。

  许浑与镇江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晚唐著名诗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年)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许浑诗集名称源自镇江的丁卯桥。该桥名是出自东晋元帝时,粮船运粮出京口,河水浅涸,在此立坝,而此坝筑成在丁卯日,故有此名。丁卯桥在镇江南门外一里余,古时是一个交通方便、环境清幽之处。许浑长期定居于此,直至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8年)终老于此,后葬于今镇江市谏壁镇附近的雩山,离丁卯桥20余里。如今在镇江丁卯桥东南方一个名为金田花园的居民小区内,有一座用花岗岩雕琢的古人像,这就是唐代诗人许浑的雕像。

  米芾与镇江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祖籍安徽无为,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因个性怪异,举止癫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于1087年迁居丹徒,在丹徒定居的时间长达20年之久。他在《净名斋记》中表达了自己对丹徒山水的无限眷念:“江山万里,十郡百邑,绕山为城,临江为隍者,唯吾丹徒。”一个吾宇,说明米芾已完全自觉地将自己和丹徒融为一体。他还写到:“襄阳米元章将卜老丹徒”,生前就选择丹徒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足见米芾对丹徒的钟爱之切和眷念之深。因此可以说,米芾就是丹徒人。宋大观元年三月(1107年)米芾去世,葬于丹徒西南长山脚下。中书舍人蔡肇曾题写《墓志铭》:“以大观元年三月某日,葬丹徒长山脚下。”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米芾墓在南郊鹤林寺附近的黄鹤山北麓山下,墓道廊柱有对联“■土足千秋襄阳文史宣和笔,丛林才数武宋朝郎署米家山”。墓为圆形,墓前立汉白玉石碑,碑文是: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右上“1981年春日重修”,左下落款“曼殊后学启功敬题”。

(省镇中 江海健)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许浑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