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民国时期磨笄山上,还有一座纪念塔
2013年11月17日,镇江的京江晚报《名城》栏目,刊登了朱同先生的文章:《回眸民国时期,镇江城三座纪念塔》。拜读了朱同先生的文章之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名城版面的编辑,因为我记得在磨笄山山顶,也有一座纪念塔,那就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塔。
1964年之前,镇江城还没有什么高楼,在城市的任何地方,只要能看到南门火车站旁磨笄山,都能清楚地看到磨笄山山顶矗立着的一座纪念塔。在那个时期,站在大市口,能同时看到磨笄山顶的纪念塔和大市口江苏省会筑路纪念塔,两座纪念塔遥相呼应。当时的镇江,过了解放桥,到南门火车站一带就已经是明显的人烟稀少了,磨笄山更是人迹罕至,所以多年来很少有人知道那是一座什么纪念塔。
1963年笔者在镇江一中上高中时,出于好奇,在一个周六的下午,约了班上几个同学一起去爬磨笄山,希望能亲眼看一下那是一座什么纪念塔。我们沿着一条羊肠小道上山,山上到处都是荆棘和茅草,小道有一段还要紧靠着山上炸开的那个巨大大坑的边缘,非常危险。我们辗转来到山顶,山顶处有一小片开阔地,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在这片开阔地的中央,矗立着一座纪念塔,纪念塔面向北,正对着镇江城,对着镇江城的那一面刻有“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几个大字,落款是江苏省政府。所有的字都涂有民国时期通常采用的那种深蓝色,虽然显得有些斑驳,但当我们看到这座纪念塔时,都肃然起敬。
纪念塔的造型是采用西方方尖碑的形式,塔分为塔基和塔座,塔座上矗立着塔身,总的高度大约有6米。塔基和塔座是采用当时镇江城的城墙砖砌筑,外层抹有水泥,塔身为钢筋混凝土浇筑。整座纪念塔坐南朝北,面向镇江城,似乎是在告诫着镇江的人们,千万不要忘记那段历史。
我们在山上逗留期间,发现仅有一户村民住在靠近山顶的地方,他们已拆除了部分纪念塔塔座的城砖用来盖小房。当时我们刚学完物理上有关物体重心和支点的关系,看到纪念塔的塔基和塔座已遭破坏,纪念塔重心将偏离其支点,非常担心这纪念塔有倾覆的危险。
1964年夏天,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过后,当我们途经大市口到一中上学时,猛然发现远处磨笄山和往日有些不同了,矗立在磨笄山山顶的那座纪念塔不见了。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视觉上有些不习惯,总好像磨笄山上少了点什么。1964年的秋天,我又约了班上几个同学去磨笄山,希望能看一下纪念塔的情况。我们来到山上,纪念塔由南偏西方向向北偏东方向倒下,塔身有字的那一面朝下,其根部还架在塔座上,塔座的一半已被村民拆除。在此之后,那座塔就被人们逐渐遗忘了。
2013年11月,在阅读了朱同先生《回眸民国时期,镇江城三座纪念塔》文章之后,又使我回想起那矗立在磨笄山山顶的那座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塔。经网上搜索,发现有网友报料镇江正为磨笄山修建上山台阶的事,并说在山顶道路旁发现遗留有一个古代的石柱。经对网友拍摄的照片识别,立即判断出那所谓的石柱,就是当年倾倒的那座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塔塔身。
2014年3月,笔者又来到磨笄山,寻找那倾倒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塔塔身。
那天阳光明媚,和风习习,在半山腰的亭子旁,我遇到来山上锻炼的85岁的朗爷爷。在攀谈中,朗爷爷告诉我他是老镇江了,16岁在镇江大西路大华电影院对面的福禄全茶食店当学徒,新中国成立后在粮油公司工作,直到退休,现在每天都要到磨笄山来爬山锻炼。当问及山顶那座纪念塔时,朗爷爷肯定地说,那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3年里建的,但具体是什么纪念塔,由于当时没有来过这座山,也说不清楚。朗爷爷特别热心地领着我来到山顶那倒覆的纪念塔塔身旁。那塔身还是在当年倾倒的那个位置上,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座承载着那段沉甸甸历史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塔,静静地躺在那里,已度过了50个春秋。
根据镇江有关资料记载,在抗日战争初期,镇江被日军杀害的人数就超万人,被毁的房屋达16700多间。矗立在镇江磨笄山上的那座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塔,它记录了这段历史,并警示着人们永远不能忘记。
为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斗争,深切缅怀先烈和死难同胞,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今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今年的9月3日,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在此我们向69年前被日本侵略军杀害的镇江死难同胞表示深切的悼念,同时也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更加坚定我们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
底座长1.40米,宽0.7米,为长方形;塔身为锥形,斜面高度为4.4米
这真的是一座抗战胜利纪念塔吗?
自从《回眸民国时期,镇江城三座纪念塔》 刊登之后,就有很多人跟记者联系,说起自己记忆中的纪念塔,但是提到磨笄山上也有这样一座抗战胜利纪念塔的仅有一人,就是金存启老先生。金先生现在是赛珍珠研究会顾问,一直致力于镇江历史文化的研究。
为了磨笄山上的这座纪念塔的真实背景,金先生多次联系记者,希望能够获得一些佐证和资料支持。记者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走访了一些市民以及文化界人士,难道这座塔的历史背景真的是“罕为人知”。
《回眸民国时期,镇江城三座纪念塔》 的作者、今年70岁的朱同老师说,他确实是遗漏了当时为了纪念大照灯厂成立,建立在现在供电局位置的一座塔。但是关于磨笄山上的这座塔,还真是没有印象,同时也没有在资料中发现过。1964年以前他也上过磨笄山,只看到过当时上面有民国时期的炮位。
上周四,记者沿着磨笄山新修的台阶一路步行至山顶开阔地,这里有一座磨笄山亭,而倒地的那个疑似纪念塔的建筑就在磨笄山亭的东北方向,从倾倒的位置来看,这座塔当时确实应该是建立在山顶的。就是不知道塔是人为倒塌还是自然倒塌,很遗憾的是,这座塔的可见的三面没有任何文字,究竟倾覆在地面的那面有没有字不得而知。
在这里负责打扫卫生的高先生说,这个塔可能是文革时期倒在这里的,很多年了,不知道是什么。
从小家住在虎踞桥附近、今年已经70多岁的韩先生,经常到磨笄山上来,但是对这座塔并没有印象。用老先生的话说,当年这里是郊区,荒得很,都不怎么敢来。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因为家中长辈就在这里上工挖石子,他来给送饭,一个人都不敢来。因为担心山上有狼、狗獾子,就是来上工的长辈也都是在山下集合了一起上山。山上几乎没有路,很少有人上山。现在山体上的很多坑洞,就是当年挖石子的地方。按道理,如果有塔的话,应该是可以看到的。他以为,如果是个纪念塔的话,这个塔有可能是封山育林时期建的,就像北固山上的中山纪念林一样。从这座塔的结构上来看,确实有点像“中山纪念林”的塔,都是锥形。他还表示,当时建磨笄山亭好像倒过像柱子一样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这座塔,但是记者在磨笄山亭上看到了,修建的日期是1996年,这座塔应该没能坚持到那个时候。
曾做过镇江山体调查的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范然先生则表示,他曾经参与磨笄山的植林改造,这座塔他知道,不过已经倒在地上了,但是也没有资料记载,应该不是文物古迹。
热衷地方历史文化的马阿林先生倒是听说这座塔是民国时期的抗战纪念碑,但是他也不能确定,最近还担心磨笄山上施工会不会把这座出处不详的塔弄走。为此,他近日还特地去了趟磨笄山,并量了下塔的尺寸,底座长1.40米,宽0.7米,为长方形;塔身为锥形,斜面量的高度为4.4米。
马阿林还表示,要揭开塔的谜底其实也不难,只要把塔翻个身看下就可以了,如果真的有字,而且是像金存启先生所记忆的那样,那就皆大欢喜了。但是帮一个这么大的石疙瘩翻身,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似乎也不是做不到。
记者 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