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体育产业需管住政府手迈开市场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会议认为,发展体育产业,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既能增强人民体质、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重要意义。要坚持改革创新,更多依靠市场力量,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
今年是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62周年。平心而论,经过这逾一甲子的不断发展,我国无论是竞技体育的水平,还是全民的身体素质,都较当年有了明显的提升。中国人再也不是“东亚病夫”,相反已成为国际体育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体育在我国被定位为“事业”,并且由此发展出一整套相关制度模式,比如运动员培养的举国体制、体育发展的政府主导模式等,导致我国体育运动的产业化、市场化脚步长期落后于其他领域。
所幸,从此次会议所释放出的信号看,体育的“产业”属性得到了重视,而要想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民众的体育消费,关键还在于政府的简政放权,唯有如此方能激发市场的活力,发挥其在体育资源方面的配置性作用。事实上,无论是体育场馆的长期闲置,还是职业联赛的发展滞后,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过去政府管得太多,甚至就连举办场民间赛事、租用个体育场馆都要预先申请、层层审批,搞得很多人兴趣索然。至于国际体育赛事,尤其是像世界杯、奥运会等重大运动比赛境内转播权的一家垄断,更是被国人诟病已久。一来,这人为地扭曲了市场规律,导致大量广告收入集中涌向一家电视台;二来,其老套、程式化的解说模式,也早已不能适应多样化的受众需求。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靠政府的放权,以及市场的自由竞争来解决。
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温饱问题的解决,广大国人正展现出对于体育运动、健身锻炼越来越强烈的兴趣和需求。现如今,在任何一座城市,都可以看到沿湖跑步的人群,各种健身房也常常爆满,至于广场舞大妈的威力,更是无需赘言。然而,相比群众高涨的体育热情,许多城市健身基础的建设、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却明显落后。尽管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也做了各种努力,比如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等,但仍然是杯水车薪。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领域欠账太多,另一方面也表明,单纯依靠政府之手无法解决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
相反,如果能让民间的力量更多地参与进来,而政府只是在财税、价格、规划、土地等政策层面给予配合与帮助,那么不仅可以让各种体育资源“活”起来,扩大内需和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能够减轻政府的负担。当然,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部分人的铁饭碗,削弱某些部门手中的权力。但是,相比可以预期的改革红利,这些付出显然是必须的。更何况,限制权力乱伸手,本来就是此轮改革的方向和题中应有之义。(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