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疆的小李8月31日在浙江大学度过了宿舍生活的第一个夜晚。他发现,同一寝室的同学几乎都是“夜猫子”,生活作息居然很同步。原来在新生入校前,浙江大学宿管中心通过网络向新生采集数据,除身高、体重外,还增加了“生活习惯”一项。“在分配寝室时会多方考虑,尽量安排生活习惯相近的同学住在一起。”浙大紫金港校区宿管中心主任陈思思说。(9月2日《京华时报》)
当很多大学新生和小李一样,为自己和室友们在作息规律上竟然如此一致而感到既庆幸又迷惑的时候,他们有所不知的是,这可不仅仅是巧合,而是学校有关方面的刻意为之。在新生入校之前,浙江大学宿管中心就通过网络向新生搜集各项数据,其中就包括“生活习惯”一项。这样一来,学校在分配寝室的时候,就尽量把生活习惯相近的同学分到一个寝室。
表面上看,这只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细节,但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细节对大学生们四年大学生活的重要性。之前就有调查显示,最让当代大学生感到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与同学,尤其是与室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大学教学安排、学习方式和中小学不同,室友之间相处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同班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而室友之间人际关系的好坏,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由生活习惯这类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来决定的。
通过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可以知道,很多室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甚至因此酿成的悲剧、惨案,其实最初的起因都不是什么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反而都是因为生活习惯、个人处事方式等等存在的差异造成的。像当年影响巨大,目前已经成为“悬案”的清华大学女生朱令铊中毒案,还有去年4月份发生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投毒案,最终证明都和室友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关,而引起矛盾冲突的,也都是一些个人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之间的小事情。
换句话说,浙江大学把生活习惯相近的同学安排在一个寝室,也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室友之间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矛盾和冲突的概率,为室友之间的和谐相处创造条件。而大学室友之间关系的好坏,不但关系到寝室气氛,同学感情,还直接影响到他们大学学习和生活是否顺利。说到底,浙江大学这么做,虽然给自己在宿舍管理上增添了一些额外的工作,但是却体现了学校治学理念上的人性化,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所以是值得肯定的,也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学习。(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