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又上报纸了,这回是西津渡的,不仅气味重,而且很敞亮。曝出这个事儿的网友用了两个词:臭气熏天、一览无余。理不用再说了,有关方面也知道,不仅网上有实名回复,记者采访时也有很好的表态:会尽快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妥善处理。
应该相信有关部门的表态,不久前鱼巷片区公厕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就是明证。毕竟,这如厕的事儿,再重要,也还是“小处随便”之事;这建公厕修公厕的事儿,再困难,也还是有方法解决的。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些事儿,总得要等到网络曝光、媒体报道,有关方面才“知道”?才重视?前段时间,费那么大劲儿,访民情,听民意,抑或自查自纠,都没有些许蛛丝马迹?或许,有人会说,这舆论监督、群众举报,恰是社会约束大体系中的一部分。但若总是寄望于此,有关方面工作的自我完善体系又去哪里了?社会监督作用的真正发挥和更大价值,应该是在解决当期问题之后,再进一步内化、优化到部门或单位的自身工作流程和机制上的。
其实,鱼巷片区和西津渡景区的两个公厕问题,虽是细节,恰恰代表了我们社会发展的两大方面。一是指向内,是百姓生活的质量提高和便利舒适,这是里子,亦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一是指向外,涉及外地游客对镇江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的观感,这是面子,亦是发展的实际途径之一。如此说来,这两个公厕,也算是小处不可随便的代表了。
都提高到这个层次了,那全市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之类的话,就不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