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北洋海军已用电灯电话
仍供奉妈祖保平安

发布时间:2014-08-26 07:2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天,按照1比1的比例建造的“定远”舰复制舰静静地停泊在威海港公园东侧,桅杆上的龙旗依旧随风飘扬,但它却只是景区的招牌。“定远”舰景区面朝大海,往东不过15分钟的航程,便是北洋海军的伤心地——刘公岛。120年过去,樯橹早已灰飞烟灭,惟有威海湾的一岛一舰诉说着当年往事。

“定远”舰复制舰再现了当年北洋海军的风采:水线以上的干舷涂刷黑色,主甲板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白色,桅杆、烟筒则被涂成黄色。对于游客而言,这种涂装与现今我国海军军舰的海灰色涂装有很大不同,却又似曾相识,那是因为电影《泰坦尼克号》里就出现过。而对于一百多年前的北洋海军官兵而言,这种涂装则是一种先进水平的代表。

“定远”舰这种黑白黄三色涂装被称为“维多利亚色彩”,这是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的涂装,也是当时世界海军的主流涂装。作为一支零基础的海军,北洋海军处处以西方先进海军为学习的样板,连涂装方式也被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

  120年前的军歌重见天日

  宝祚延庥万国欢,

  景星拱极五云端,

  海波澄碧春辉丽,

  旌节花间集凤鸾。

  ——《北洋海军军歌》

在位于威海市中心的一间写字楼里,海军史专家陈悦在他的工作室向北京晚报记者展示了这样一首歌词。“这就是北洋海军的军歌,是由中国的宫廷乐曲改编的。”2012年,陈悦在英国外交档案中发现了这首歌词,其上配有五线谱,右下角还有文字说明:这首军歌的原件被送往英国使馆,以便英国海军在与北洋海军交往的仪式中使用。

前段时间,经过作曲家雪野的编排整理后,这首沉寂了120年的北洋海军军歌终于重新响起。这首军歌的发现,让人震惊于北洋海军的先进程度和开放程度。可惜的是,曲谱上并没有作者的信息,北洋海军军歌的作词作曲是谁还是一桩悬案。

更让人惊讶的是,要不是曲谱中出现了“海军”字样,这首军歌可能就会被海外寻档的学者们错过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首军歌的歌词实在过于平和,像极了太平歌词。

而在同时代的日本,海军军歌中却不乏“守护皇国”、“称霸海洋”等咄咄逼人的词句。“中国和日本的海军建设定位不同。”陈悦说,清政府斥重金打造的北洋海军虽然在亚洲首屈一指,但归根结底还是防御型海军,为巩固海防而设,更谈不上什么海权观念。而日本则恰好相反,它要“开拓万里波涛”,它的海军力量则是要打人的。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中国的北洋海军作为一支武装力量,最主要的作用并不是战,而是威慑。然而,这种威慑力量的存在却让中国的东邻日本坐立不安。1886年,“定远”、“镇远”等四舰赴日本长崎检修,结果极大刺激了日本民众,引发了日本警察袭击北洋水兵的长崎事件。自此,日本全国把北洋海军的“定远”、“镇远”两艘巨舰视做巨大威胁,枕戈待旦,蠢蠢欲动,一心要消灭北洋海军。

然而,清政府却对邻国发生的变化缺乏警惕。1894年春,北洋大臣李鸿章最后一次检阅北洋海军。看到军容齐整的北洋海军,李鸿章志得意满,为刘公岛的海军公所题写了一副对联:“万里天风永靖鲸鲵波浪,三山海日照来龙虎云雷”。当时,朝鲜局势危机四伏,整个清政府却自恃有定、镇两舰,海上太平可保。

几个月后,1894年9月17日,北洋海军在大东沟海战中遭受重创,丧失黄海制海权。1895年2月,北洋海军被日军海陆合围,丁汝昌服毒自尽,威海卫被日军占领,海军公所门前写有李鸿章豪言壮语的对联也被人摘下。

北洋海军已使用电话联络

在今天的威海,除了刘公岛和海岸上的几处炮台,北洋海军的遗迹几无可寻。威海市博物馆馆长邵毅坦言,他们的通史陈列将为甲午战争专门开辟一个展厅,却因为没有实物,只能用图片填充内容。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中,其实早就打上了北洋海军的烙印。“北洋海军是当时近代化的一个窗口,代表了当时的高科技,创造了大量的新词汇。”陈悦说,北洋海军发明的这些新词汇,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已经在使用电话联络。当时,电话不叫“电话”,而叫“德律风”。在船上,水手们经常用到老虎钳、起子、扳手等工具,这些工具的名称,也都是北洋海军的发明。就连让北洋海军尝尽了苦头的鱼雷,也是北洋海军给起的名。“鱼雷,顾名思义,像鱼一样在水里游的雷。”陈悦说。

说北洋海军丰富了汉语词汇,这并不是臆测。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保存的一本“来远”舰航海日志中,明确记录了电灯、橡皮等新词。另外,“工作”、“实事求是”等字眼也出现在了这本航海日志中。北洋海军甚至还影响了日语。日语中,专指海军司令“提督”一词的词源便是来自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

颇有意思的是,北洋海军虽然早就用上了电灯电话,另一方面,却像普通渔民一样奉妈祖为神明,虔心供奉。在刘公岛上的海军公所,便有这么一间屋子,专门用来当做祭祀妈祖之所。这间被叫做“祭祀厅”的屋子正中,供奉着妈祖神像,两旁则挂有龙旗和红底黑字的“天上圣母”旗。旗子下方,则是一字排开的北洋海军舰船模型。北洋海军将领中多福建人,故用这种方式祈祷舰船平安。

除此之外,每月十五日及妈祖生日,北洋海军各舰还要挂“天上圣母”旗。据说,北洋海军的龙旗大小分五号,“天上圣母”旗也有五号,且都比龙旗要大上一圈。以英国为学习榜样的北洋海军,一面操作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一面却祈祷妈祖保佑,这样的画面颇具穿越感。

由此也可以看出,北洋海军虽然是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但近代化程度仅仅停留在了表面,即使西方先进海军经验学得再认真,其本质依然没有变。就连进行了三十多年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也并非真正想把中国变成一个近代化国家。这种穿越感似乎注定了这支海军的悲剧命运。

红酒是船上必备的药品

客观地说,北洋海军在学习海军先进经验方面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1888年,清政府批准《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在这份章程中,一向趾高气扬的“老大帝国”在学习世界先进海军经验方面放低了身段,学习的内容事无巨细,无论是用人选拔还是奖惩制度,处处都在模仿英国。且不说北洋海军将领中有多名曾在英国留学,就连丁汝昌每年8400两银子的工资标准都是参照英国皇家海军的工资待遇制定的。

在北洋海军的军舰上,军官发出各种号令均是用英语。据说,如用中文,是怕水兵们会误认为军官在和他们聊天,没有威慑力。而用英语发出号令,水兵们一听不是中文,便知道是命令,会立即去执行。

在定远舰复制舰的军官餐厅,同样摆放着西式的餐盘和刀叉,即使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不时引来游客们惊讶的嘘声。海军史专家陈悦解释,这正是当时北洋海军舰上生活的一个真实反映。当时,“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海军是地球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因而,以英国为师的北洋海军吃西餐也是合情合理,就连北洋海军使用的餐具也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标配,餐具的品牌叫做韦奇伍德(Wedgwood)。如今,这个品牌依然存在,一只骨瓷咖啡杯的价格就高达数百元人民币。

在北洋海军的菜单中,不仅有牛肉、奶酪、面包,还有红酒。据说,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北洋海军就是其大客户,丁汝昌本人也酷爱喝红酒。

喝红酒,并不是北洋海军贪图享受,而是为了预防败血病。1880年,清政府派出以丁汝昌为首的代表团赴英国纽卡斯尔接收“超勇”、“扬威”两舰,途中,三名水勇得了一种怪病,并在短时间内死亡,长眠在纽卡斯尔。根据代表团随行文案池仲祐的记述,这些水勇得的是“脚气”,是因为中国水兵吃米饭的饮食习惯所致。1887年,“来远”又有两名水勇“皆患腿肿,不数日上攻于心,本日申酉间相继而毙。”按照现在的观点看,夺去水兵生命的“脚气”其实是败血病。此后,北洋海军吸取此教训,参照西方海军饮食,订购了大量红酒来防治此病。

北洋海军是怎么吃西餐的呢?一份由洋员记录的“定远”舰菜单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场景。1888年12月24日,北洋舰队在澎湖列岛停泊。当晚,在北洋舰队旗舰“定远”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圣诞晚宴。在北洋海军水雷学堂担任教习的英国海军士官查利士·池舍,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录下了这场圣诞晚宴的菜单。

国人眼中的“假洋鬼子”

中国的海军居然过起了西方的圣诞节,还是在一百多年前!这样的记录让人瞠目结舌,却又不得不承认,北洋海军在当时是一支国际化的军队。在池舍的记录中,还可以看到当时北洋海军与外国海军的一些交流。1889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执行任务的北洋海军军舰遇到美国护卫舰“帕劳”(Palos),于是按照海军礼仪挂满旗并鸣21响礼炮。

1887年,邓世昌等将领赴英国接“致远”、“靖远”等四舰回国,途经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柔佛(今马来西亚),北洋海军的英国教习琅威理致辞后,由邓世昌翻译成中文。时任中国驻英使馆馆员的余思诒在日记中写道:“查战船诸公均深识英文英语,或曾在欧洲肄业,经已在院汇考有名,或则在天津水师学堂及福州船政局等处学习出身,故不惟深识西国文字语言,且于驾驶戎机均无不习之纯熟也。”余思诒兴奋地写道:“盖天下之事,若能苦学,何患其志之不成!”至于新增四艘军舰的北洋海军,全军上下更是群情激昂,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强之梦在他们这代人身上要实现了。

而在大海彼岸,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同样也在下大力气学习海军,并同样以英国为师。比北洋海军更激进的是,日本人嫌西化不彻底,甚至连海军兵学校宿舍用的砖都是从英国运来。

反观中国,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北洋海军这支四五千人的小军队却被视作异数。在当时中国人眼里,一群吃西餐、说英语、拿高薪,却保留着长长发辫的新式海军,无异于“假洋鬼子”。在北洋海军英国教习池舍的日记中,可以看出社会主流对于近代化新生事物的态度:“新建的铁路发生了事故,而中国只有从大沽到天津的一条铁路,死了20个人,皇帝下旨将其拆除,并不再修建更多的铁路。这就是中国如何鼓励发展的。她永远也不会像日本一样。”

在威海卫不远的文登、荣成等地,虽然报名北洋海军练勇的渔民非常踊跃,但这些渔民的想法却很实际:挑上练勇,家里就能吃上肉了。在朝中,视北洋海军为眼中钉的人更不在少数,不识洋务的翁同龢当上户部尚书后,于1891年奏请“停购外洋船械三年”,北洋海军在世界海军竞争的大潮中落伍,并种下了日后甲午战败的恶果。

最终,在威海卫之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灭。“定远”管带刘步蟾、“镇远”代理管带杨用霖自杀殉国,完成了学习英国海军“舰在人在”理念的最后一课。

读史

  1875年

清政府命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每年下拨400万两白银用以训练官兵,购置军舰。

  1880年

由于清廷内部政治斗争、高层好恶等原因,1888年以后北洋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到了1890年海军装备更新被迫彻底终止。而时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日本通过两次海军扩张案迅速崛起。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原有战舰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1894年初夏

日本挑起旨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1894年9月17日,北洋海军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鸭绿江口海域遭遇,爆发了中日海军的首次决战,史称黄海大东沟海战。

  1895年4月28日

光绪帝颁布上谕将大批海军军官革职查办。三个月后,北洋海军各级职务从建制上被正式取消。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