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们的暑假不是被父母“逼”着去各种特长班、辅导班学习,就是宅在家里玩电脑、看电视,出于各种原因考虑很少有家长会利用这段较空余的时间给孩子们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更不用说让他们去打工、学做家务活了。我们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暑假作业,也没有“量身定做”的特长班;忙于工作的父母没有功夫管我们,我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暑假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多少想象力,就有多少快乐的玩法。
五十年前的暑假是怎么度过的呢?首先学校在放假前就划分好假期课外学习小组,住得靠近的七八个同学一组,指定班干部或成绩好的同学当小组长,规定日期到居住条件好的同学家集中做作业,一般是上午在同学家的天井里放张小饭桌和几只小板凳,要是堂屋的八仙桌空着就更好了,可坐得宽敞舒适些,大家围坐一起做作业,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互相帮助。做好功课就自由活动:打扑克,接龙、抽乌龟、争上游等都是那会儿学会的;下了门板搁在长板凳上,中间摆几块砖头充作球网就可打乒乓了,长传短吊大板扣杀玩得真开心。
午饭后我们小孩子是不怕热的,也不睡午觉,自由组合呼朋引伴三五成群地出发了,可以到伯先公园或北固山等处打游击、粘知了、捉蚂蚱、扑蜻蜓或到荷花池采莲蓬;可以到京口闸河边游泳,河道里停了不少船,我们忽而爬上木船,忽而又在船民的叱责下“扑通扑通”跳入凉意沁人的河里,嬉笑打闹着游泳,蛙泳、自由泳,最不济也会来个狗爬式;也可以到大华电影院看电影,暑假里每天下午两点都有学生专场,票价只有五分钱,放的都是《红孩子》《两个小八路》《鸡毛信》《地下少先队》《董存瑞》等国内战争题材的故事片,在那个崇拜英雄的年代,当看到自己心中偶像的勇敢机智时都激动不已。晚饭过后在巷子里乘凉,围着对门须发皆白的吴老先生,听他讲三国、说岳传及那些稀奇古怪的民间故事,也去逮一闪一闪的萤火虫放到玻璃瓶里,兴致来了,跑到墙角翻砖掏洞捉蟋蟀。
暑假在做作业与玩的同时,也没忘记做打扫卫生、拣菜等家务活和简单的外加工。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五年级那年的暑假,我有了第一次打工的经历,一天被家人带到鱼巷百货公司的食堂,一张张饭桌上堆着像小山一样亮晶晶的图钉,已有许多和我差不多的半大孩子围坐在桌边数图钉了,每一百只图钉装一盒,数一盒可得一分钱,我迅速地加入到数图钉的行列中,数得头脑发胀只挣了不到四毛钱,但那时物价低,四毛钱就可买到半斤多猪肉;又一次被带到糖业烟酒的仓库,是给二两五的小瓶粮食白酒贴招牌纸,看着光瓶子贴上招牌纸后就像穿上了花衣服,觉得既新奇又好玩;还有就是给茶食糕点厂做外加工剥南瓜子的瓜仁,那是拿回家剥的,每剥一斤给五毛钱加工费,开始我信心满满嚷嚷着要剥十斤南瓜子,,但第二天就感到不大对劲,指甲皵了,指尖一剥瓜子就疼,我还想咬牙硬撑,只是越剥越觉得一斤瓜子怎么有那么多啊,真有点望而生畏,在全家人的帮助下剥完了五斤就再也不想剥了。不少同学也在暑假通过糊火柴盒、拣猪鬃、给服装厂的服装钉纽扣等活挣钱攒学费。这个暑假我通过自己的劳动攒足了学费,剩余的钱加上向父亲要的一些,买来了可变电容器、活动矿石、漆包线、耳机等配件,在堂兄的帮助和指导下,懵懵懂懂地参照《少年无线电》的图示,从用漆包线绕线圈开始装矿石收音机,随后又利用废旧电线架天线、往地下敲打地线,忙得不亦乐乎,终于从耳机里听到电台的播音了,虽说只能收一个江苏台,还是觉得挺有成就感的,因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收音机,我能独自在耳机里听到喜爱的电影录音剪辑和小说连播等节目,心里美滋滋的。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呵护,祖辈的疼爱,哪里轮得上他们干家务和挣钱呢。望子成龙的目的当然是要培养人格健全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有用之才,但今天的宅娃不知道劳动的艰辛,也不善表达、不善沟通,又怎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呢,我不愿看到孩子们在屏幕前两眼放光神采飞扬,而离了屏幕一脸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