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老存折难兑付折射契约精神缺失

发布时间:2014-08-12 07:2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父亲遗留下的1000元定期存单,让平山县陈家峪村的陈兰平大爷奔波了8年也没有取出来。如今,陈兰平已身患残疾,生活贫困,走路一瘸一拐,记性也越来越不好,但他仍然在为这张存单到处奔波求助。对陈兰平来说,这张存单一方面可以部分解决生活问题;另一方面也成了一个难解的心结:明明盖着公章的存单,怎么信用社就不认了呢?(7月31日《燕赵晚报》)

这样的事件不断出现已难有新闻元素,“老存折难兑付”也因之成为行业通病。其间的原因很多,比如因为银行机构的拆并,或者囿于存款时间太长,相应的账务留底保管不善难以查实等等。总之,拿着老存折的人,绝大多数都落得“无处可取”的结局。于是“为什么老存折无处兑现”,便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

确切的说,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当时的技术限制,确实难以避免“无底可查”的状况。不过,一个基本事实是,这样问题并不是储户的过错,而是银行自身的管理和运作体系所致,有没有详细的账务,作没有作登记,都跟储户没有关系,至于能否找到相应的存根,也不是储户的责任。存折作为一种合同要约,是双方履行责任和义务的基本依据,储户能够拿出“合同”,另一方就必须依约而履行,绝没有不承认的道理。

老存折难兑付的本质,还是契约精神的缺失。之前在网络上流传着一则消息,说的是一个美国老太太在祖先的遗物中找到了一张手写的存单,这是200年前其老祖母在瑞士某银行存了100美元。到瑞士银行兑现居然得到了50万美元本息 ,而且银行还奖励了100万美元,总行行长亲自送过来对公众说:“钱存在我们银行,只要地球在,您的钱就不会丢失。”虽然真实性还有有待验证,不过用老存折取款在国外确实不是难题。因为在诸多以信为本的国家,法治和征信体系的健全,可以让失信的银行背负极大的代价,使他们对每个用户的权益都极为重视,更不敢把自己的责任转嫁给顾客。

诸多事实说明,能否兑现确实取决于是否具有契约精神,是否具有诚信底线。比如与老存折兑付难极为相似的,还有借据兑现难。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红色借条”,因为兑现难而引发舆论的声讨。在具体的处理上,各地的也完全不相同,比如江门人梁伟诗在蓬江区棠下镇三堡村的祖屋中找到一张67年前游击队借白米60斤的“游击队借条”,蓬江区民政局就此对其一次性奖励2万元。时隔一日,又发现了另一张借条,这次游击队不但借了白米、大洋和金条,不过却遭遇到了拒绝。

与“红色借条”不相同的是,老存折却是有头有主,在查证上也不存在绝对的困难。没有得到兑付,表面上银行服务作风在作怪,本身上还是契约精神的缺失。由于长期的垄断经营,使得银行处于强势地位,各种霸王条款之下,储户的利益就难以获得真正的保障。因而,除了应出台统一的政策依据,以对此现象进行有效规范之外,关键还得加快银行业的改革,打破行业垄断的格局,以市场化激活充分的竞争。随着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优化,储户的利益才会得到保障,“老存折兑现难”的困局才会被打破。(堂吉伟德)

来源:光明网 作者: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