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贺龙手下得力干将曾勇救负伤的陈赓

发布时间:2014-08-12 08:2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卢冬生站在贺龙的身旁,用警觉的目光向四周扫去,看见一个团丁正试图举枪。他眼疾手快,扬手就是一枪,那团丁像麻袋似的倒在地上。其他的团丁见此阵势,赶快丢下手中的武器。同志们一拥而上,夺过了枪支。团防队长只得将子弹、枪支全部交出。这次一下子得到了十几支枪,200多发子弹,真是如虎添翼!1960年,贺龙在回顾二方面军的历史时,曾深情地说:“卢冬生这一枪打得好,立了一功,这一功可不小啊!”  

 贺龙、周逸群带领的这20多人和贺锦斋领导的部队会合后,在下车湾与石首中心县委一起举行了年关暴动。暴动失利后,2月底,贺龙、周逸群、卢冬生等7人回到贺龙的家乡桑植洪家关。由于贺龙在当地声望很高,很快拉起了3000人的队伍,占领了桑植县城,震动湘西。但不久即遭国民党重兵围攻,部队被打散,周逸群过了长江,到宜昌开辟工作。贺龙和卢冬生十几个人退到洪家关,在桑植、鹤峰边界的高山峻岭中坚持斗争,收集了数百名失散的人员。贺龙从这次失败中认识到光依靠个人号召、家族亲戚、旧部下的关系,没有党的组织,革命是无法取得成功的。现在又和党的组织失去了联系。如何建立根据地?如何建立红军?这些重大问题,都急需得到党的指示。环顾四周,只有卢冬生熟悉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情况,并且忠实可靠,精明能干,贺龙于是决定派他到上海和党中央联系。  

 当时部队的处境十分困难,贺龙想法为卢冬生筹措去上海的路费,可找来找去只找出6个铜板。卢冬生就拿着这6个铜板,告别了贺龙和同志们上路了。他一路上打短工、讨吃喝、睡屋檐、住牛棚,风餐露宿,千里跋涉,终于到了上海。  

 党中央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知道贺龙失利的消息后,不知缘由,正在焦虑不安。1928年4月,卢冬生找到了中央机关时,中央的同志喜出望外,听取了他的汇报,马上做了指示,派人送出。  

 这时又接到湖南省委遭到破坏的消息,中央考虑到卢冬生是湖南人,熟悉情况,便于活动,决定派他先到湖南帮助重建省委机关,再回湘西。  

 当时,湖南的白色恐怖程度为全国之首,有“死地”之称。卢冬生到湖南后,省委见他工作得力,就留他在省委工作。7月,省委机关又一次遭到破坏,卢冬生虎口脱险回到上海。  

 在这几个月内,中央几次派人给湘西送信,都未成功。卢冬生回到上海,中央遂派他再赴湘西。  

8月8日,中央特地给湖南省委写了指示信,信中分析了全国革命形势,介绍了朱德、毛泽东领导三四千红军建立根据地的情况和经验。指示湖南省委和贺龙,要扩大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宣传,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起来斗争,发展党组织。实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以求得革命的深入和苏区的扩大。同时指出依靠小股土匪实行土地革命是一种幻想。卢冬生身藏机密文件,历尽千难万险,于1928年9月在鹤峰的大山里找到了贺龙。此时,贺龙两次拉起队伍,两次失败,部队只剩下91个人、72支枪。在最艰难的时刻,贺龙得到中央的指示,犹如久旱逢甘雨,一下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不久,贺龙又派卢冬生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在上海,卢冬生见到刚从苏联出席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回来的周恩来。中央立即进行研究,于11月4日发出指示信。信中指出:党的六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规定我党总的政治路线是争取群众,宣传武装暴动。湘西的工作是一种农民游击战争,在目前农民群众日益受反动派压迫的情况下,乡村游击战争自然很有向前发展的可能。信中传达了六大规定游击战争的主要任务:第一,实现农民斗争的口号,没收地主土地,建立乡村苏维埃;第二,建立红军游击战争,扩大成为工农革命红军;第三,削弱反动派的力量。  

 卢冬生带着指示信和中共六大的文件,回到湘鄂西。这时,贺龙领导的部队已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贺龙得到中央的指示,特别是六大的文件,如同在迷雾中看到了灯塔。他按照中央的指示领导斗争,红四军很快发展起来,到1929年夏天发展到4000多人。  

 壮大的红军急需干部,贺龙不愿再放卢冬生离开,把他留在司令部手枪连当班长。1929年3月1日,贺龙给中央的报告里特别提到了这件事。此时中央到湘鄂西已建立了交通线,中央遂于6月15日回信同意卢冬生不再担任交通员,留在红军工作。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