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国内·社会

没监管“放水”,就没昆山惨烈爆炸

发布时间:2014-08-07 09:2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检查人员怎样被企业的“公关手段”公关的,除了渎职,里面有没有猫腻、腐败,应该一查到底,并依据法律严加惩治

8月4日,国家安监总局昆山爆炸事故调查组认定,8月2日发生的粉尘爆炸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责任主体是中荣金属制品公司,主要责任人是企业董事长吴基滔等,当地政府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不力。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表示,要以最严肃的态度彻查原因严厉追责,让肇事企业和责任人付出更大代价。

责任认定及追责只是事后处置,这起事故的隐患其实早已埋下。从报道中不难发现,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荣公司早已进入极度不正常状态,却一直在“带病生产”。为节省成本,工厂采用人工除尘;每天从一条生产线上扫下的粉尘,就有一大桶;为赶订单工期,连人工除尘都做不到每月一次。另一方面,该企业的工人每天超负荷工作,劳保设备残缺,工作环境恶劣,安全培训缺乏,导致工人连粉尘会爆炸都不知道。

出事之后,不少人都在惊问:昆山这么发达的地方,为什么还有这样无视法律法规、置工人生命安全于不顾的无良企业?问题就出在监管不力,或者说监管形同虚设上面。

监管部门虽然每年都会对中荣进行三四次检查,但几乎每次都会让该企业以各种方式蒙混过关。比如,企业会在监管部门检查前搞突击清理,并在检查当天压缩工作量,甚至跟检查人员混熟后采取一些“公关手段”。当监管成了纸老虎、成了摆设,企业就不会时刻绷紧安全生产之弦。导致的后果就是如其内部人士所说,“这些年,通知来了一箩筐,层层检查也是家常便饭,但来人了做做样子,过后还是老样子,没见企业真正有什么行动。”

监管“放水”,或许还另外有“隐情”。当地有官员接受采访时称,中荣公司等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台资企业,早已“病入膏肓”,生产设备陈旧、劳动安全防护措施不配套、作业场所不符合国家标准……这些企业的生产状况,已经落后于时代需求,处于不查不纠就得过且过的状态。但是,当地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将其淘汰。

也许正是当地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让安全监管陷入了尴尬境地。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曾向记者透露,因为近几年经济形势不好,如果提高监管标准,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很容易被“管死”,所以,有关部门在监管企业时,“枪口”往往不自觉地抬高一寸。加上当地台资企业占七成,向来对台资企业有所优待,在一些问题上也不会“强求”,反而让这类有监管隐患的企业更加有恃无恐。 

如果隐患只是偶尔存在,监管部门还似能以企业过于“狡猾”、监管一时疏漏为借口推脱,但是,正如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指出的,“涉事企业问题和隐患长期没有解决”。“长期”两字,勾画出了当地监管部门、相关监管负责人与事发企业的“共谋”嫌疑。可以说,没有监管“放水”,就不会发生昆山特大爆炸惨剧。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要求,事故调查组要依法依规加快事故调查,严厉追究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

的确,检查人员是怎样被事发企业的“公关手段”公关的,除了渎职,里面有没有猫腻,有没有腐败,应该一查到底,并依据法律严加惩治,不仅让肇事企业和责任人,也让监管责任人付出更大代价。只有严肃追责加强震慑,并痛下决心淘汰“血汗工厂”,砍掉“带血的GDP”,才能防止下次爆炸的发生,工人的生命安全才有保障。(夏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