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9岁的徐青(化名)大学毕业后一直闲在家里等吃喝,还将一名女网友带回家长期同居。面对父母劝说,他称父母有义务养自己。最近,被啃老长达7年的徐先生和朱女士夫妻将儿子诉至北京海淀法院,并申请强制执行赶独生子出门。(7月30日《京华时报》)
人常说,三十而立。可年近30岁的徐青根本就没把自己当成年人,别说是生活与事业上的“立”,一个成年人应有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观恐怕在他心中都尚未形成。出现这样的啃老“极品”,其教育轨迹中固然有着失败印记,但我们同样应该意识到:啃老已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十分普遍地存在着。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啃老、认同啃老,出现徐青这样的极端案例也就不足为奇了。
啃老这一话题,此前在舆论场中已被议论了许久。批判者有之,赞同者有之,同情者亦有之。在现实压力之下,啃老真的情有可原吗?我以为在刚刚进入社会、步入职场之时,可以接受父母的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但决不能产生依赖心理。生活压力确实大,但年轻人,有的是精力、魄力,作为中流砥柱不去扛起责任,直面压力,难道要将压力转嫁给年迈的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平心而论,与父辈们年轻时所处的环境相比,如今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成功机会,有了更广阔的施展平台,为什么不去自我拼搏却选择啃老呢?
或许有人会说,别人都啃老,自己不啃就会慢人一步;有人觉得,生活成本不断飙升,不啃老难以立足。诚然,这些都客观存在,但对于个体而言,缺乏自我拼搏,不付出汗水和努力,其实是没有资格埋怨环境的,若自身没有梦想且懒惰成性,即便给你广阔的平台,你又能施展什么?
当然,政府和社会需要努力的,是为青年人提供尽可能平等的跑道,让每一个青年都可以在这里毫无顾忌地放飞梦想,挥洒汗水。少一些拼爹现象,就会多一份自我拼搏;少一些就业潜规则,就会让青年多一份信心。一个个有梦想的青年,可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贫有富,但这并不应决定什么,重要的是,要能为每一个努力拼搏的青年尽力提供公平的机会,使他们无论来自哪里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然而,看待青年的机遇问题,仍需重申一个常识:公平的机会和平台,都只是青年施展本领的必要条件,最关键的仍要看青年自身愿不愿意为梦想拼搏,敢不敢迎难而上。像徐青这样,即便父亲为其找了工作仍以“没意思,不想干”为由放弃,随后7年闲在家,其自暴自弃的程度已经令人咋舌,即使为其创造再多的有利机会也无济于事。
一个青年,最不能缺乏的是血性。即便社会存在不公,即便房价依然难以承受……但未来是青年人的,未来是什么样,是由青年人今天的行动决定的。
回到此事,法院最终支持徐青父母的腾房申请,被赶出家门的徐青以后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一个存在普遍啃老现象的社会是不正常的,一个主动选择啃老的青年无疑失去了青年人最宝贵的血性。
文/寇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