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医疗问题不必拿“医二代”说事

发布时间:2014-07-26 07:4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医二代”放弃学医的情况已不是少数。根据医务专业网站“丁香园”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的医生明确表示会阻止子女继续从事医务行业,甚至部分医生自己已萌生退意,即使是那些选择了从医的“医二代”,在选择职业时也大多收到过来自父母的阻止。(7月21日《北京青年报》)

“六成医生力阻子女学医”,当这样的调查结果被以新闻标题的形式放大,它似乎能够获得可以想见的舆论反响。事实上,几乎每一次医患纠纷事件发生后,这样的调查都会适时而出,被用来作为医患矛盾突出的一个证明,比如前不久的一次医疗纠纷事件后就有媒体调查得出,“近八成医生不愿意让子女从医”。但细思起来,如此调查与证明的逻辑关联未免过于简单,令人生疑。众所周知,这些年,从教师到运动员,从媒体人到公务员,都有类似的调查来试图印证“行业性问题”,以此而言,“医二代”的减少就更欠缺典型的指向意义了。

不可否认,因为现阶段医疗体制的问题,医患矛盾突出,居民医疗负担重,包括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等,确实会增加医生行业的压力,并影响到医生的职业认可度,继而构成对其子女择业态度的影响。但是,对于子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所要考虑的因素毕竟很复杂,简单将其等同于医生对于自身行业的“用脚投票”,难免造成失真。比如在同一个调查结果中,如果我们择取另一个数据:近四成的医生对于自己子女选择从医表示支持或尊重子女自己意见——调查结果给公众的观感又会大不一样。

有必要看到,种种有关“二代”的调查,总是有意无意预设了一种前提,即从业者希望自己的后代从事跟自己一样的职业才是正常,反之则是不正常。这种推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仍不排除是传统“接班人”思维的延续与影响在作怪。但在一个市场经济与逐渐开放起来的社会,个体所面临的职业选择已非往日可比,一个人对于职业选择所考虑的因素也会相应增加,人的主观性在增强,加之社会流动性的提升,“二代”现象的减少几乎是一种必然现象。

而从整个行业来看,医疗从业者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医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对于医疗行业的态度。比如与调查数据形成对比的是,医学专业招生仍保持平稳,即便是医患矛盾多发的临床医学领域,该专业依然最受欢迎。从这个角度看,过于强调从医生的视角理解医疗行业,则有可能呈现出“当局者迷”的假象。调查显示目前医生中的“二代”现象较少,这个结果不排除有作为医生的父母的影响,但还有一个原因更不容忽视,现今的从医者都需通过高考的高概率淘汰机制,这对于任何个人来说应该是平等的。可见,不想从医与能不能从医又是两回事。

毋须讳言,现今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必须得以解决,它远未达到理想中的职业与行业状态,也理应变得更好。而医疗人员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业也确实是一个值得正视的民意。但用如此调查来反证医疗行业的问题,不仅结果上可能被夸大,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很容易构成一种医疗行业的自我污名化,加剧社会性情绪的对立。当然,如果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类似的调查所反映的各行各业都对于自己行业的评价不高,荣誉感低,其所对应的社会性浮躁或满意度降低,其实是转型期社会矛盾增多,国民幸福度不高的一个注脚,这倒值得剖析与研究。但显然,如果仅仅将其理解为行业性问题,则显得过于狭隘。

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新闻中的一个细节,我倒以为更值得关注。那就是一位支持子女从医的受访者坦言,“当医生没什么不好,不仅越老越吃香,万一家人有个不舒服,还能帮得上忙。”如果“帮得上忙”仅是指医生个人对于家庭的照料,可以理解,但如果指“有家人在医院方便找关系”的话,这样的心理显然更耐人寻味,也更能反映医疗行业所面临的真问题。(朱昌俊)

来源:光明网 作者:朱昌俊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