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何必强求“医二代”

发布时间:2014-07-26 07:4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医二代”放弃学医的情况已不是少数。根据医务专业网站“丁香园”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的医生明确表示会阻止子女继续从事医务行业,甚至部分医生自己已萌生退意。(《北京青年报》7月21日)

“六成医生力阻子女学医”,这样的调查很常见,之前,我们见过的调查就有:“超过八成的医生表示,不愿再让子女当医生”;“调查显示90%的医护人员不希望自己的后代从事医护工作”。医生不愿意子女学医,似乎表明医生这个职业的光环在减弱,但在我看来,实在没有必要过分担忧。“医二代”少,并不代表着没有人愿意当医生。何必强求“医二代”来补充医生的来源?

其实,一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出于各种原因不希望子承父业,也不是稀罕事,而且并非“中国特色”。比如德国医生联合会也有一项调查显示,只有34.4%的医生建议子女学医,65.6%的医生建议孩子改学其他专业。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罗昕主持的调查报告则披露:已生育孩子的新闻传播毕业生,仅15%表示支持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媒体行业,另外85%并不持肯定态度。

自己当了医生,不愿意子女当医生,很好理解。一方面因为学医辛苦、耗时长,医生职业风险大、压力大、强度大;另一方面,很多医生的报酬还没有达到与其工作相匹配的程度。当医生的自己体会了辛苦,自然可能不愿意子女“重蹈覆辙”。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专业要求高,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医生,这也包括医生的子女。他们不愿意当医生,有何关系?我觉得选择当医生,至少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专业素养够好,第二是愿意当医生。而一些医生的子女可能往往只看到父母的辛苦和医患关系的紧张,他们不愿意和父母一样,这并不难理解。

没有“医二代”,是否就没有人愿意当医生了?答案是否定的。在高招录取中,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仍然相对较高,也很稳定,并没有因为“医二代”报考人数减少而受影响。而医生队伍中“医二代”缺乏,从某一个角度看并不是坏事。至少这样做会减少医院的裙带关系,使医疗界的人才上升渠道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如果一个职业的从业者大多以子承父业的形式传承,反而会让人怀疑这个行业的职业生态存在很大的缺陷。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委托于律师。从现实来看,当医生的确会遇上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职业。然而,医生在社会中还是受人尊敬的。至于“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其根源不在于医生,而在于不合理的医疗体制。如果据此认为当医生没有意思,那就显得太狭隘了。

父母当医生,子女应该继承父业,这是一种陈旧的思想。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医生中少有“医二代”有什么影响?我们要求的是医学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父母是否是医疗从业者,对医生的素质高低并无直接关联。

医学专业学生难见“医二代”,可能反映了医生职业的种种矛盾,但并不意味着医疗从业者素质下降,实在没有必要过度纠结这个问题。(王军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军荣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