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华盛顿的人行道上出现了“无手机通道”,将人行道一分为二:一部分专供那些专注于自己目的地的行人使用;另一部分则供那些走路时会时不时低头查看智能手机的行人(低头族)使用(据7月21日《新快报》)。
这确实是个很体贴的举措,喜欢走路看手机的人都有体会,有时只顾走路看手机,不是撞在电线杆或路边停放的汽车上,就是和对面同样低头一族撞个满怀,让人颇为尴尬。网上曾有一段监控视频,一位女中学生走路只顾看手机,甚至掉进了无盖的窨井里,造成重伤。美国华盛顿将这条人行道一分为二,用明显的标识让低头族和急于赶路的行人“各行其道”,确实很体现了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
其实,稍微盘点一下就不能不让人遗憾,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许多体现以人为本的项目,几乎都不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创造,绝大部分属于“引进”,包括盲道和很多无障碍设施,甚至连一些的城市的流动厕所都是“原装进口”。这些设计简单却非常体现人性化的设施设备,甚至一个标识就能给人们带来很大便利和增加安全系数的发明,我们为何就想不到?原因究竟在哪呢?
实际上,这既不是我们思维不够用,也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压根就没有去想,在我们的历史传统文化观念中,所谓“以人为本”通常是为权贵追求奢华享受而预备的,每每从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就不难看出,皇室贵族很多享乐设施不仅非常“人性化”,极尽奢侈,还都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在坊间,这种以人为本常常被视为“颓废”的表现,即使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人们往往也是“重利轻人”,凡是涉及人的问题,往往愿意“将就”,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很多文明发达国家,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投资办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员工生活住宿方面设施建设,企业一定要等这些设施建设全部齐全完善之后方才开工生产。而我们则是恰恰相反,先投产后解决员工生活住宿问题,名曰“艰苦奋斗”,实际上是对员工个人权益的一种漠视,一些城市为了给机动车让路,将本该有的非机动车道甚至人行道挤占掉,至于城市盲道,基本上就是一种“点缀”或摆设,某地领导尝试扮着盲人走盲道,走不到20米,即被盲道中间的灯柱撞的头破血流。
中国人的聪慧举世公认,同样,中国人能吃苦耐劳也是世界闻名,正是这种特别能吃苦耐劳的传统观念熏陶,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几乎很少有“以人为本”的思维,事实上也只是从21世纪开始,我们社会才真正融入各种“以人为本”的理念,直到如今也还只是引进和复制阶段,并没有渗透到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在看到这一报道时,感觉惊讶和没想到的同时,实际上是根本就没有去想,这有必要引起我们思考,“以人为本”并不是什么复杂的概念,其中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最终目的无非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加美满舒适,吃苦耐劳的奋斗结果最终还是应该体现在“以人为本”生活改善上。就事论事,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向一些国家好好学习。(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