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网不如无网,别让“度娘”成名医
近日,一则《“度娘”何以成“名医”》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传得火热。记者了解到,这是《人民日报》近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得了病不去医院先上网,这样做对吗?记者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了解到,不少年轻患者就诊前都有“上网问诊”的习惯,甚至拿着网上的“诊断结果”与医生“对质”。对此,专家表示,上网了解医疗常识是提倡的,便于医生和患者沟通,但“看病”一定要让医生当面诊断。(7月20日《大河报》)
客观来说,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网络时代,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在这样的现实氛围里,很多人有些病痛不适时,都会遵循“内事问百度”的原则。可以想象一下,只要动动指头、点点鼠标,就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挂号费,又可以减少排队带来的困扰,还不用一路拥挤到医院,何乐而不为呢?或许,正是在这样的意识主导下,“度娘”如今才有成为“名医”的趋势。
事实上,求医问“度娘”,其本身没有任何问题,相反,如果把这当成一种“事前的准备”,在其就诊时还有不少好处。譬如身体有点病痛,百度后大概可以知道是什么情况,大概有几种可能,再去医院就诊时,就不至于毫无头绪、一点都不懂。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与医生进行交流时,也会更加方便。这无论是对医生还是对患者自己,都更加省时省力,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求医问“度娘”虽然有这样的利好,但要对其进行评判,还应更加审慎。毕竟,求医问“度娘”背后,隐含着太多不确定的问题——其给我们带来利好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麻烦,如就诊结果的不准确性。网上就有人爆料,称自己连发低烧,上网了解后心急如焚,担心自己患了白血病;再如著名作家六六也爆料称,自己在香港时发现尿色变深,越百度越怀疑自己是膀胱癌,担心得不行,结果只是肾结石。除却不准确外,一些广告宣传与不良医生为了招揽病人的夸大其词之说,都充斥在网络上。
从这我们可以知道,求医问“度娘”,只可参考不可依赖。如果过于迷信“度娘”,难免会陷入误区。自然,在很多人求医问“度娘”的背后,也间接说明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之间缺少必要的信任。这不,有人就拿网上问诊的结果跟医生对质,这就有些不妥当了。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求医问“度娘”,公众也应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精神,置换一下便是“尽信网不如无网”。
可以肯定地说,求医问“度娘”本身并无问题,有问题的是畸形的迷信,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拿捏好其中的尺度,求医前先问“度娘”,的确有可取之处。不过,面对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要想公众不畸形迷恋“度娘”,就需要相关部门有所作为,《人民日报》近期就开出了“药方”——要想让公众摆脱对“度娘”的依赖,必须建立医学科普的“国家队”,用科学权威的信息驱逐虚假信息;同时,完善家庭医生制度,让每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可信的医生。各地以此对照进行努力,方可真正破除公众对“度娘”的畸形迷恋。
(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