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在贵阳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来贺信。他表示,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下大力气防治空气雾霾和水、土壤污染,推进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继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
(7月12日新华网)
把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意味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如公共座椅一样,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生态环境事关当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发展空间,近乎公益事业。这样的环保理念,无疑更符合世界发展的总趋势,符合全人类对生态环境建设、开发及保护的迫切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这强化了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责任,即各级政府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世子孙负责的态度,在目标规划的谋划与落实、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机制体制建设、资金投入、人力物力的统筹、文明习惯的养成诸方面,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发挥积极的教育、引导及服务、监管职能。
其次,把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在突出政府主体责任的同时,也强调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全民性行为。人民群众在享受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同时,更要注意发挥自身的保护、监督作用,能够形成共识,与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尤其敢于向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说不。甚至一些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等有志于生态环境建设,且具备一定能力的组织或个人,能够为生态环境建设奉献一份力量,以便在全社会营造、培树生态环境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和优良习惯,形成强大的正能量。
第三,把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就要像对待一件产品、一个品牌一样,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的标准、质量和水平,对其不断打磨,不断升级上档,令其质量一流,品牌响亮,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充满信赖。这确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任重道远,但又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下大力把目前的问题消灭掉、解决好,不推给后人,不致后世出骂名。
贾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