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

发布时间:2014-07-22 07:4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也是改善民生,生态环保工作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总书记质朴无华而蕴涵深意的讲话,着眼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长远发展,着眼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出深厚的历史责任感。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要求党和政府在谋划发展时,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统筹兼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求政府必须在生态环保上体现出责任担当,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也是改善民生,生态环保工作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正是民心所向。这不仅是由于,克服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瓶颈,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绕不过的一道坎,生态脆弱托不起中国经济巨轮;更因为,随着人民群众总体上温饱无虞、迈向小康,对幸福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对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关切,期盼更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渴望更清新的空气、更清洁的水源。

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空气15~20立方米。如果身处碧水蓝天,吸入的是清洁的空气,自然令人流连;相反,如果环境恶劣、浊气熏天,不仅不是享受,甚至导致健康受到危害,还有何幸福可言,这样的发展又有多少实质意义?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缺少了幸福感,损害了生命健康,无疑是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当一些地方高楼崛起而水土流失严重、污染重重,乃至不适合人居时,人们幡然醒悟:只知索取不知补偿,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最终是得不偿失的。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的趋势表明,国人的环境焦虑、生态关切正随着经济指数的攀升而日益凸显。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总书记的最新论断,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我们只有将这一思想作为一种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真正做到心领神会。强调保护和改善,并不是片面地为保护绿水青山而约束发展、牺牲发展,而是不再走粗放发展的老路,探索出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所描绘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蓝图的具体路径。实践这条路径,必须要有“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智慧,善于从良好的生态中汇聚发展要素、形成优势,实现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思想简洁有力地阐明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实践我们党的宗旨的关系。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民之所盼是党之所盼,民之所忧也是党之所忧,因此,党的十八大历史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环境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全党全国上下有着高度共识。希望各地各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措施和目标时,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思想,切实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造福,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既然同呼吸,理应共努力。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勇于担当,把环境保护放在公共治理的优先位置。一方面端正发展观、政绩观,彻底杜绝“带毒的GDP”,还旧账不欠新账;另一方面,理顺体制,加强环保力量,制度化地让环保执法硬起来,制度化地保障人民群众在生态环保问题上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支持民众维护环境权益的合理合法诉求。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应把生态环保能力纳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中,把切实履行环保责任作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进而通过生态环保这把钥匙,打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改善公共治理的大门,建设一个发展更加可持续、人民更加幸福的美丽中国。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慎海雄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