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部门每年都会出台一些惠民政策,然而,跟踪这些惠民政策的施行过程,一些本该是群众欢呼雀跃的好事,不料却让老百姓心里窝火、气不太顺。
为何出现负面情绪?客观分析,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群众不是对惠民政策本身不满,而是因为政策“走”得慢,配套措施和细则姗姗来迟。当群众经历了千呼万唤、望眼欲穿以后,一条惠民政策还不能真正落实到位,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种且喜又恼的情绪,这并不奇怪。
惠民政策的出台,是对民意的回应,是对民众需求的解困。既然是“及时雨”,就应该雷厉风行,不能只是望梅止渴。口惠而实不至,或是议而不决,一拖再拖,只会放大群众的不满情绪,腐蚀政策制定者的公信力。当然,要让这些惠民政策走得顺,走得好,根本上还在于相关部门如何正确理解局部利益与群众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有时候惠民政策的出台,会挤压一些人、一些部门的权利。所以,能否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社会效益为主,准确而及时地满足民众需求,反映出的是有关部门的执行力和服务宗旨。
日前,镇江市经信委为了让政策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出台了三项措施。好政策有共识更要见诸行动,只有打通 “最后一公里”,惠民政策才不会只是“停在嘴上”“走在路上”。服务和实惠能迅速“落在身上”,我们期待这样的举措,能够给众多的本地企业带来政策红利,带来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