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型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历史悠久的名校也将面临这一转型。近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作出上述表态。由此意味着,部分传统的“211”、“985”等重点高校或将面临转型。 (6月27日《南方都市报》)
211和985学校要转型了,而且要转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这似乎摆明了要“降格”。一方面,当年提出“985”概念时,明确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说白了就是要搞学术;另一方面,“211”也提出了“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目标,也是要在学科建设上力争取得突破。现在这些名校放弃“高富帅”路线转向“吊丝”职教,这是不是一种“跌份儿”的事呢?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211学校,还是更为高大上、数量也更少的985学校,放下身段来搞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转型探索,并不是坏事,也不是“跌份儿”的事。
就业方面,高职学校已经拿出了优于重点大学的答卷。今年5月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2014年教育蓝皮书》,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的75.5%。
学术方面,我国学术水平与“论文第一大国”的称号严重不匹配,原因很简单,所有的本科院校都是培养的学术型人士,即毕业时不需要懂技术,也不需要多么实在的经验,只需要提交一篇学术论文,而现在的本科论文多半达不到学术高度。
提及职业教育,我总是会想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个世界名校。这个学校的招生人数有限,规模不大,更没有在名称上改成“大学”,但特色非常明显,就是培养师范类人才。当然了,这所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成功,并没有影响其学术发展和高端人才的培养与产出。一方面,这所学校的学术成就可谓世界一流;另一方面,这所师范学校还培养了诸多的国家领导人,既有若干总统,也有若干总理。
总之,211和985名校转为职业教育不是“跌份儿”或者丢人的事。大学教育,整天摆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术研究姿态,却搞不出能够让人信服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能保证自己培养的毕业生成功就业,才是最“跌份儿”和丢人的。
王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