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私塾童年

发布时间:2014-07-03 08:2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家住在镇江石浮桥下的上河边,所以,启蒙上学就来到新河街里的一家私塾。

学堂设在泾太公所,那是一座古老的建筑。走进新河街中段,坐东朝西的泾太公所就映入眼帘。门楣上镶嵌一块洁白的白矾石横排凹刻“泾太公所”四个楷书大字赫然入目。进入黑漆大门,过一个小天井,再向北拐、穿过南厢房,又是一个大天井。公所是对合两进的结构。东面是主厅,三开间厅堂,十分宽敞。沿内壁墙根是一排三个高大的神龛。神龛前,摆放十来张小课桌,这就是我们读书上学的地方。

启蒙老师姓孙,讳子寿。那时,我们称呼他老人家叫“先生”。父亲带我们第一天上学,还要给老师磕头。孙先生,个头不高,长得精精瘦瘦,额头宽阔,瘪瘪的嘴。平时总是穿一件长衫。说话慢条斯理,爱踱方步。走起路来,一双手总喜欢背在身后。虽然上了岁数,但是显得很有精神。

孙老师非常慈祥和蔼,温文尔雅。总是未语先笑,十分和气。私塾体制旧例,体罚学生、打打手心,抽抽小屁股,都是做老师的专利,完全是天经地义,合理合法的事情。也许是孙老师接受了新的思想。孙老师很少打学生。一方戒尺、也只是偶尔象征性的啪啪,吓唬吓唬这班顽童而已。

孙老师平常休息的地方在北厢房。是个朝阳的地方,窗台上摆放着孙老师的至爱——紫砂盆假山盆景。孙老师每天都用隔夜的茶叶水,浇洒盆景。把盆景养得碧绿通青,一派生气勃勃,十分招人喜爱。

孙老师喜欢写大字,而且写得很好。尤其是对联,什么四言、五言、七言等等。街坊邻居、大户士绅人家。只要有老人过寿,或者死了老太爷、老太太,都要请孙老师写上一副寿联或者挽联。这时,我们这班顽童,就有差事了。帮助先生磨墨、抻纸、捺纸等等。老师还跟我们讲:“磨墨很有讲究,要慢、用力要匀,叫做什么病夫磨墨。这样才能把墨磨匀,磨浓,而且人也不感觉太累。”被派上差事的同学,都是平常叫活的,上课上得好的。所以,才有资格给先生磨墨、捺纸,打下手。也是一件十分露脸有面子的事,就好像得了奖一样。

孙老师写字很有功夫,凝神运笔、潇洒自如,那种架势,犹如大将临阵一般。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那一段时间,究竟上的是那些课呢?由于时间太久远了,实在是记不起来了,那时百家姓还记得几句,什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再往下都早已还给老师了。开始时,还要背字块,什么“一人二手,大小天下……”印象中最深的是,第二天上学前,必需要交一张大字,一张小字。还有就是先生教打算盘,加法,小九九。先背口诀,后练手指法,如“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等等。

正正规规上的课模糊了,而那些顽皮讨气的事,倒是清清楚楚,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正是应了一句老话,“好事记不得,烂事记得真”。课间做做小动作,把纸裁得方方正正地叠官帽,套在大拇指上,画上眼睛,鼻子,叠猴子,叠猪头,叠裤子等等,互相逗玩。而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在课间或者放学后,躲蒙蒙,拱神龛,捉迷藏,弄得满脸的土和灰,浑身脏兮兮的。

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往事逝去如烟。但是,那一段启蒙的童年生涯,却是久久不能忘怀,难以抹去。有些事还影响到我的一生,如在书法上,我的毛笔字,虽然写得不好,但是,迄今为止,毕生爱好书法,却是受了启蒙的影响。再说打算盘,也给我以后一生从事会计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深切地怀念您——敬爱的孙老师。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陈其福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