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在苇河农场获得丰收。
为克服敌人残酷扫荡和封锁带来的困难,八路军359旅在党中央领导下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把贫瘠不毛之地的陕北神话般地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塞上江南,由此诞生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
上世纪60年代初,我所在的老部队,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度副食品供应有些困难,机关党委号召部队学习发扬南泥湾精神,想方设法,战胜困难,改善部队生活。
在牡丹江市以北的苇河农场,有一块坑坑洼洼的抛荒地,地方政府同意暂借给我们开垦使用,并卖给我们一些豆种。记得当时播种季节刚过,我们上去一个连,已经来不及翻耕土地了,匆匆忙忙地除草,三人一组站成一排,一人挖洞、一人放豆种、一人填土,由于天气较好,加上土地肥沃,秋收时,平均每亩收了一百多斤,初战告捷。第二年用人拉耙犁翻耕了土地,更是获得了大丰收,机关、连队食堂都增加了豆油和豆腐的供应。
镜泊湖水产养殖场在牡丹江地区西南角也划出一小块湖面给部队捕捞,还借给我们一张小网,师直属侦察连去了一个排,请来养殖场的老师傅做指导,在冰上打洞、穿眼、下网。刚开始,忙了几天,一网只捕捞上来几条鱼,后来操作熟练了,拉网周期缩短,有时碰到鱼群也能捕捞上来一二百斤,因是小网,收获也算不错了。隆冬季节,鱼儿一出水面蹦跶两下,马上就成了冻鱼。一次我参加工作组到捕鱼队,听了他们的介绍很感动,他们住房旁边的小屋子里堆满了鱼,等待运输卡车来装运,平时却很少吃,他们说:“我们是为大家捕鱼的,让大家吃鱼是我们的光荣职责。”“近水楼台”不“先得月”,只是在一网丰收后才吃一次。
后来,侦察连又派出一个狙击手班,到大山里狩猎,过了一段时间,运回来一些狍子和野猪,故有时大家还能尝到一点野味。
回忆往事,感慨良多,现在我们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觉得革命传统不能忘,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