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常无奈地说:“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这一点,昨天本报的一则报道再一次证明了:“万能”社区公章渴望减负。其实,这也不是新闻,而是多年来多地各媒体反复报道、屡屡呼吁的事儿。
往好处想,这社区公章变“万能”了,首先说明,咱社区居委会,作为最基层的组织,与百姓生活越发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信任了。这与多少年前的情况,大不一样了,也说明了整个社会体系发展的健全度、健康度。
不过,再重视再信任,也不能啥都往里装啊。宁波市民政局曾做过一次调研,分析后发现,现有的盖章项目中近60%都超出了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和能力范围。这还仅是那些正式列表中的盖章项目。相应的,舆论的呼声也较一致,社区公章“万能”,很多是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把本应承担的工作推给社区去做,本质是惰政和卸责。
呼吁也曾有效过,隔壁浙江省,杭州、宁波都曾正式发文,大砍社区盖章项目,还都言之凿凿,非盖章项目,社区可拒绝盖章。可仔细想想,这乡里乡亲、邻里邻居的,人家笑脸找上门,咋拒绝呢?盖章不合规还担责,不盖伤感情引争执,都是头疼事儿。所以,这减负的呼吁,也依然时不时见诸浙江媒体。
其实,所有让社区公章规范使用的努力和工作,都是在筐里打转,却忽略了那“往里装的人”。人家盖章的老百姓早就说了:如果盖不上社区公章,他们想办的事情就办不了。于是,有个想法,那有关方面检查督办工作的时候,发现哪些部门单位的手续,要求办事者去社区盖章,请出示合理合法的依据,拿不出来,对不起,办得就是你这乱“往里装的人”。或许,这条路能走通,虽然,走得会更复杂些儿,麻烦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