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元宝口布鞋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4-06-21 08:1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是穿着一种叫“元宝口”的布鞋,走过人生的前二十五个年头的。

“元宝口”布鞋,布底布帮,鞋头圆秃秃的,鞋面上倒U形开口。穿时脚从这里伸进,脱时从这里退出,穿脱都方便。

这种布鞋看似简单,制作的过程却不简单。

先说准备工作吧:首先要剪鞋样。鞋样分底样和帮样。如家中有旧的稍微嫌小的,有经验的主妇们,会根据现在脚的大小,放大一点就行了。那时每次为我做新鞋时,总要叽咕:“脚又长了。”家中没有旧样子的,就要把现在穿的鞋,拎到皮匠师傅那儿,请他剪鞋样子。行话叫“起样子”。绱鞋子的活就是他的,他很乐意帮这个忙。

其次是“糊骨子”。找一块大一点、平一点的木板,刷一层薄薄、稀稀的糨糊,将事先收集好的破旧边角碎布,挨个儿一块一块往上贴,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大小根据需要定。一层拼贴好后,再刷上一层糨糊,拼贴第二层。再如法炮制拼贴好第三层。做布鞋用的“骨子”,糊上三层碎布,厚度就够了。“骨子”的好孬在糨糊:厚了稠了,抹不开,刷不匀,一层碎布贴上去,疙里疙瘩的,不好用;过稀了黏性差,碎布沾不住,一碰就掉,也不好用。必须要不稠不稀,这靠经验。

接下来是做“鞋帮”:将一块叫“直贡呢”的布料用糨糊粘在“骨子”上,这是未来的鞋面;“骨子”的反面,贴上一块“白粥布”,这是里衬,习惯叫“膛底布”。粘后晒干。将鞋的“帮样”,粗针大麻线地钉在贴有黑面料的“骨子”上,用剪刀依“帮样”剪下,取下的“帮样”下次还可再用。鞋帮“元宝口”处的茬口,用一种叫“沿条”的专用布带,一针一针地“滚边”缝上,滚好边的鞋口光淌淌、滑溜溜的,看上去很舒服。再将鞋帮后跟开口处用针缝起来,鞋帮的“家庭作业”就完了。

如果说做鞋帮大部分工作是粘,那做鞋底全靠铺、纳。

铺:在事先做好的底样上,用破布、碎布铺成一层,然后再一层压一层,层层相叠,直至达到满意的厚度,同一层铺的碎布厚薄要差不多,否则会出现凹凸不平。记得,母亲在做我穿的布鞋时,鞋底总是铺得厚厚的,邻居的婶婶们,总对母亲说:底这么厚,多难纳呀!母亲笑笑:“我们家老巴(镇江方言:最小的孩子),个子高,脚头重,又整天闲不住,底薄了,穿不上几天就前面卖‘生姜’(脚丫子),后面卖‘鸭蛋’了(脚后跟)。没办法。”做鞋最难的当算纳鞋底了。先用针锥在鞋底上锥一个孔,再将连着鞋底线的针由锥孔中穿进去,由于纳鞋底的针较大,针尖往往只能进去一半,这时就要用一种套在手指上,铜质,上面密布着凹点的“顶针”,用力将针顶进去,直至针尾没入鞋底中;而将针由鞋底内拽出靠手指的力量也不够,要用一种叫“针拔子”的专用工具,夹住针,用力拽。拽出的线要收紧,光用手拽也不成,技巧是将鞋线在针锥的木柄上绕两圈,将柄横握,一拽,鞋线就深深嵌入鞋底的布中,针眼处形成一个小小的深坑。纳鞋底走针的顺序是不能乱的,“章法”是先循周边纳上一圈,勾出轮廓,再中间由上而下纳出中线。接下来沿中线平行,保持一定的行距,行距相等,竖向要直,针脚要均匀整齐,成排成线。

如果说糊“骨子”、做鞋帮、纳鞋底是鞋子的零件制作,绱鞋子就是皮匠进行总装。

儿时,我住在第一楼街,这条街与中山路的交会点,原有一座网巾桥,老人们习惯叫网巾桥“桥爪子”。行人道内侧有一座小小的木板屋,小木屋的主人就是个皮匠,姓吴,很矮,大家当面叫他师傅,背后叫他小矮子,大号倒没有几个晓得了。

鞋底和鞋帮“总装”成鞋,是皮匠的专业技术,不拜师学艺,吃上三年萝卜干饭是不行的。

总装分二道工序:一是绱,二是楦。绱分明、暗两种。明绱一般为女式布鞋。鞋面开大方口,带搭襻。绱时鞋地大物博外翻,与鞋底边齐,绱的针脚露在鞋帮的翻边上整齐排列。绱好后,穿在女孩小巧的脚上,雪白的“沿条”滚边,漆黑面料的鞋面,配上双手袜子,黑白相间,简洁大方得体。男鞋大部分暗绱,鞋帮边内翻,针脚在鞋帮内,鞋帮与鞋底齐。

皮匠绱鞋子时,双臂戴齐肘的护袖,脖子上吊个粗布围裙,坐小板凳上,两只弯曲在腹前的双膝,就是一个天然的“工作台”。右手中戴一“顶针”,手持头弯弯的,开有倒刺槽的针锥;左手拿待绱的鞋;绱鞋子的麻线放在膝上。绱时,弯头针锥用力刺穿鞋帮鞋底,将倒刺钩露出,将麻线放倒钩槽内,拔出针锥,麻线被带出,收紧,再锥刺,如此反复。皮匠做来从容淡定,不急不忙,有熟人来玩,照旧搭话聊天,还不时将针锥在头上“光”两下。

绱好后的鞋要楦。楦有楦头。楦头由脚前楦、脚后跟楦、中间楔形的“刹”三种组成一副。用时脚前楦放鞋窝前面,后跟楦放后跟处,中间用“刹”一插,小锤敲紧。楦过的鞋,看着顺溜,摸着饱满,穿着挺括。

如今,这种纯手工的元宝口布鞋已几乎绝迹了。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和邻居的姨姨、婶婶们午后经常聚在院子里,一家一张小板凳坐,嘴里张家长李家短,手上滋啦滋啦地纳鞋底拽线,聊天纳鞋两不误。晚上,她们是舍不得熬灯费油单独开灯纳鞋底的,总是让做作业的儿女们围坐在灯光最明亮处,自己坐在角落里就着微弱的灯光,一针一针又一针。就这样,无数个白天的闲暇、昏黄灯光下的漫漫夜晚,纳呀纳,纳出了一双双鞋,穿在丈夫、儿女的脚下,换来的是满脸皱纹和满头白发……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陈效麟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