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境内曾发现两件与茅山道教有关的南梁天监井栏,一件是天监十五年(516)井栏,一件是天蓝十六年井栏。前一件井栏流落日本,后一件井栏现收藏于茅山万福宫。
井栏者,水井口上保护水井并助提水的围圈,有木、石两种材质,句容发现的这两件井栏均为石质。天监十五年井栏是清代学者孙星衍于乾隆五十年(1785)在句容城北守宫署后发现的。上有铭文七行,计35字。铭文为:“梁天监十五年,太岁丙申,皇帝愍商旅之渴乏,乃诏茅山道士□□永若作井尺亭十五□。”清光绪《句容县志》介绍:“栏高二尺,口围七尺,下围九尺,字迹漶漫,隐约可辨,笔意似《瘗鹤铭》,现存学宫。”由上可知,守宫署后发现的井栏,乃梁武帝出于怜悯之心,为过往商旅客人提供生活服务而命茅山道士特地置办的。铭文中缺仨字,我揣想,前两缺字,可能是“永若”这名道士的法号抑或复姓;后一缺字,可能是他制作井栏数“十五”后的量词,似为“座、件”等。当然这仅仅是笔者个人揣度,不足为据。至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将井栏攫为己有并带回北京私邸,1922-1924年间由估人将它卖给了日本京都藤井氏,屈指此件井栏流落日本已多年,惜乎难以回归。
天监十六年井栏的发现,事属偶然。1981年5月,原句容文化馆陈世华先生到茅山搞调查,在茅山玉晨观旧址处一户农民家里发现此井栏,随后将其运到县文化部门保管。这件井栏表面斑驳多孔,粗糙不平,但质地坚硬,其石材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麻石。上面铭文为:“此是晋世真人许长史旧井,天监十四年更开治,十六年安阑。”栏高63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98厘米。由铭文可知,此井栏并非许长史炼丹井上原物,而是南梁茅山道士为纪念许长史,花三年时间改造旧井并制作而安置井上的,经考证,铭文为陶弘景所书。井栏字迹虽漫泐,但尚可辨认,书风与镇江焦山《瘗鹤铭》亦十分相似。铭文所说的许长史,即是茅山道教上清派创始人之一、第三代上清宗师许谧。许谧是句容人,与葛洪家族同属句容史上最古老土著士族,是天师道世家。他与其子许翙及杨羲,在茅山北麓富平山自己家中,托言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降授经诰,共同编撰了《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等百十多卷,创立了我国道教史上新门派上清派,后经道士王灵期增删修改,形成茅山道教上清派完整的经篆理论体系。许谧此前曾担任过晋时“护军长史”等多种官职,故人称其为许长史,其旧井位置即今玉晨观旧址。
两件南梁天监井栏及铭文,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对于研究茅山道教历史及我国书法史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两件井栏铭文书法都与镇江《瘗鹤铭》书风极为相似,这为考订“大字之祖”的《瘗鹤铭》书写者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