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报纸,电梯“不靠谱”再成新闻。这边“多人经历困梯、坠梯”,那厢“特检院:今年已年检”。电梯安全问题,镇江日报曾有报道,亦加评论,无须再多言。关注这则新闻,缘于其中的一个细节:负责电梯“年检”的单位负责人表示,“我们只负责安全性能的检验,舒适度方面,跟电梯的维保有关……”他还介绍,电梯发生关人两小时以上的才算电梯事故,否则的话属于关人现象。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老百姓种种“困梯”、“坠梯”的恐怖,进而质疑电梯质量,在有关部门眼里,仅是舒适问题,属于“现象”?
真心不是要“问责”,只是有些疑惑。若没有这则报道,我一定是质疑“年检”有猫腻。而每一次电梯“不靠谱”的亲身体验或口耳传播,都会益发强化我对有关部门“不靠谱”的联想。理性地说,年检单位的回复,或许确是客观的标准。但为什么年检的标准,与老百姓的标准和要求,是如此互不接气呢?并不是说,一定要无原则接地气,也不是说,一定是无条件循上规。毕竟,有科学道理在,有客观规律在。但一说到某事,总是两端,“鸡同鸭讲”,无论道理在谁,都是问题了。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最终一定是政府公信“躺枪”,变成“不靠谱”。
所以,搞清楚老百姓的诉求到底是什么,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要的什么样的结果,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对待,切实了解。至于解决问题,可以靠政府,可以找市场,还可以发动社会力量,不一而足,基本原则是要遵循客观规律。这个时候,涉事部门既要具备有效的主动论述能力,亦要营造和监管好良性的市场、社会环境。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做到:老百姓讲的,有关部门能够真心听懂;该不该找政府,老百姓也能够真心理解;如何解决问题,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方向。
或许,这也是群众路线。